从青川村去广城,要经过清河镇,常巧之特地去了趟回春堂,将熊猫幼崽拆夹板一事告诉了顾大夫。
顾大夫想到那圆滚滚的小团子,不禁露出慈祥的笑容,“小家伙不知道有没有长记性。”
常巧之挠了挠脑袋,熊猫爬树是天性,就算知道错了也不会改,坚定不移地往濒危物种进化。
“对了,给花熊治伤还剩了些金疮药。”常巧之掏出药瓶递给顾大夫。
“你比我更需要它,拿着吧,”顾大夫叮嘱道:“此药定价五两,并非是为赚钱,而是配制不易,像虎骨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味原料,治疗严重外伤有奇效,关键时刻可以救命的。”
这话确实没有吹牛,常巧之给他爹换药的时候就发现了,这可真是宝贝啊,她估摸着剩下的药至少还值二两银子,便赶紧揣进怀里收好,“那我就却之不恭,收下啦!”
“你这是要出远门?”顾大夫见她背着个包袱,好奇地问道。
常巧之也不瞒他,“家里病的病、伤的伤、小的小,得去赚些银子糊口呢,这就走了。”
顾大夫有些担心,“最近快到年关了,山匪路霸不少,你可要小心些。”
“放心吧,回见啦!”
常巧之离开回春堂后,经过裘有德的皮货铺子,发现只有一名小伙计在看店,经打听才知道裘有德押着一批货去了京城,年前才能回来。
这一到年底可是商业旺季,商人们都打算趁着这个时期,好好赚上一笔。
常巧之扑了空,想想自己好像也不认识啥人,此去广城也不知前路如何,心里有些茫然。
出了镇子往广城的路只有一条官道,说是官道,但大部分仍是原生态的山路,只有靠近村镇处才有一段青石板路。
山路崎岖难行,很多地方只能一人通过,由于这条山道常年有马帮行走,路面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其中圆而深的一看就是马蹄印。
而地面那些密集的小孔,又叫拐子窝,是背夫歇脚时,用丁子拐支撑货物形成的。
她走了没多久,迎面便见到一队被沉重背夹子压弯了腰的背夫,村民常称他们为赶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