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捐暴戾汞铅立交 嫌朽衰须齿重易

三教同原录 浮黎君 2476 字 6天前

得遂州董方义女,年十七,神姿艳冶,寡于饮食,好静守、和乡里。以其容德非凡,故名上仙。忽一旦紫云垂布,天乐下于其庭,二青童引之升,父母号呼不已,去地数十丈,复下还家,紫云、青童旋即不见。居数月,复上升如初,因父母号泣,良久复下。中人闻于帝,征入长安,居内殿月余,乞还,许之,中使送至家。百余日,将复升,父母又哭,乃蜕其皮而飞去。皮如其形,衣结不解若蝉壳。诏置“上仙”、“唐兴”·两观于其居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甲戌夏,以李林甫为礼部尚书。林甫本东都仕族,少纵荡,二十尚未读书。好游猎打球,驰逐鹰狗,每于城外槐坛下骑驴击鸟,略无休日,既惫,舍驴,以两手反据地歇。

一日,有丑陋道士曰:“此又何乐;郎君乃尔好之?”林甫怒顾曰:“关足下何事!”明日又复如之,林甫性聪悟,意是异人,乃摄衣起谢。道者曰:“或致颠坠,悔不可及。”林甫请自修谨,不复为也。道者曰:“后三日五更会于此。”李曰:“诺。”如言而往,道者已先在,谈极洽,且曰:“某见郎君已列仙籍,合白日升天,如不欲,则二十年人间宰相,归熟思之,三日后复会于此。”林甫回计宰相重权在己,安可以仙易之,遂泯迹于世乎?

及期往白,道者嗟叹咄叱,如不自持曰:“五百年始见一人,可惜!可惜!”林甫亦悔,欲复之,道者曰:“神明知之矣。”叙别曰:“宰权生杀,威振天下,慎勿行阴贼,当为阴德,广救拔人,无枉杀人。如此,则三百年后,尚可得仙。今官禄已至,可便入京。”林甫泣拜而别。有堂叔为库部郎中在京,遂诣之。

叔以其不肖,谓曰:“汝何至此?”曰:“某知向过,请改节读书,愿受鞭棰。”库部未令就学,遣监杯盘之饰,无不修洁。或命主某事,虽雪深没踝,亦不辞。库部益亲怜之,言于班行,复以荫叙,累迁吏部侍郎。柔佞多狡。时武惠妃宠冠后宫,生寿王瑁,太子寝疏薄。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曰:“愿保护寿王。”惠妃德之,帝以林甫与裴、张并同中书门下三品。是日,大风起,拔木倾屋。又关中久雨谷贵。

帝欲幸东都,耀卿置对甚善,帝以为江淮转运使。凡三岁,得运米七百万斛。耀卿入朝曰:“臣于道间数见一老,乘驴如飞,邀问之,云是中条张老。此必有道,可召之。”张果居垣州,多往来汾晋间,耆老云为儿童时见之,言已数百岁,因传其有长年秘术。太宗、高宗屡征不起;则天聘之出山,佯死于妒女庙前,时方盛暑,须臾臭烂生虫。后有人复见之,常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重叠如纸,置巾箱中,乘则以水噀之,复为驴。相州刺史韦济曾荐之。

帝久闻其异,即遣耀卿弟通事舍人裴晤驰驿迫之。果对晤气绝而死,晤乃焚香启请,宣天子求道之意,俄顷渐苏。晤不敢逼,驰还奏之。命中书舍人徐峤赍玺书往迎,果随峤至都,安置集贤院,肩舆入禁宫。帝从容曰:“先生得道者也,何齿发之衰耶?”果曰:“衰朽之岁,无道术可凭,故使之然,长足耻也,今若尽除,不犹愈乎?”因于御前拔去鬓发,击落牙齿,流血溢口。帝甚惊,谓曰:“先生休舍,少选晤语。”俄召之,见其青鬓皓齿,愈于壮年。

一日,秘书监王回质、太常少卿萧华,尝同造焉。时玄宗欲令尚主,果未之知也,忽笑谓二人曰:“娶妇得公主,甚可畏也。”迥质与华相视,未谕其言。俄顷有中使至,谓果曰:“上以玉真公主早岁好道,欲降于先生。”果大笑,竟不承诏,二人方悟向来之言。

公卿多往候谒,或问以方外事,皆诡对之。每云是尧时丙子年人,又云尧时为侍中,善于胎息,累日不食,食时但进美酒及三黄丸。

帝留内殿赐饮,辞以:“山臣饮不过二升,有弟子饮可一斛。”帝命召至,见一小道士自殿檐飞下,年可十六七,美姿容,旨趣雅淡,礼貌臻备。帝命坐,果曰:“弟子当侍立于侧,未宜赐坐。”帝目之愈喜,赐之酒,饮及一斛,不辞。果曰:“不可更赐,过度有失,致龙颜一笑也。”帝逼而赐之,酒忽从顶涌出,冠落地化一榼盖,帝及嫔御皆笑。顷失道士,但见一金榼在地,满注清酒,榼盛一斗,验之,乃集贤院中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