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阴外戚密授丹经 沈侍郎重归碧落

三教同原录 浮黎君 3059 字 6天前

博综五经坟典,以及天文地理,河洛图书,谶纬之秘,为一代大儒。

往来吴越,从学者千馀人。

常计功名无益于身心,乃炼长生之道于阳羡山中。三面皆飞崖峭壁,惟北一径可入。

洞之西南有潭,在山半深谷中,周遭皆石壁,下临深渊,石梁亘其上。

间有玉女来游行,道陵不之顾闻。

西洞庭有羽士曹洞玄,栖于林屋洞侧,马城宫中,深明道法,因与讲究。

复自浙逾淮,涉河洛,入蜀山,得炼形合气之书,辟谷少寐。

永平二年,赴直言极谏科,拜巴郡江州令。未几,隐炼北邙山。

建初五年,诏举贤良方正,道陵不起,复征为博士,亦不赴。

时,廉范迁蜀郡太守,民有五袴之谣,闻鬼谷子隐大峨山洞着书,三叩始得见。

与语当世事,切中时弊。范曰:“安得如高贤者出辅朝廷,维持风俗耶?”

先生曰:“当世不乏贤才,如第五伦、郑弘、班超、明公等,为一时之俊,无从施展。

如洛阳令周写,刚介能触豪强;中牟令鲁恭,其治邑有三异,皆不能重用。

山林抱道之士,肯出就仕耶?”

范感叹越宿,告退不数步,回顾山洞,已云封莫辨。

甲申元和元年,日南献白雉、白犀。

二年,帝东巡,进祠阙里。北幸赵地,登蒲吾房山,上有王母祠,设醴祀之。

至元氏山,多白石,如冰堆玉削,封为白石神君。

有司奏度辽将军郭謇有女名勺药,灵颖好道。

及笄,有真人降曰:“汝是东华玉女。”乃授六甲灵文。能飞形往来,顷刻千里。

冬日与妹弟语及鲜桃,即于袖中出桃一枝,累累数实,甘美异常,云得之蓬莱,众莫测其从来。

帝命召之,使至,勺药立地而逝。使者还报,命建祠祀之,曰勺药行宫。

丙戌三年,丞相郑弘数谏外戚权重,帝不听,至是病薨。

未几,第五伦亦卒,诏郡守进贤令。

先时,赵王如意化形,率然报吕氏冤,用海水漂陷邛池,溺死二千馀命。

海神晁闳,劾其擅用海水,枉杀平民。

上帝谴责,命为邛池龙,使天吏监临,不得干预雨泽。

值连旱水涸,烈日上临,内外热恼,八万四千鳞甲中生小虫,咂啮不已,宛转困苦。

一日晨凉,天光忽开,五色云气浮空而过,中有瑞相:绀发螺旋,佥容月莹,现诸圣妙。

山灵河伯,万众稽首,天香缭绕,天花纷坠。

龙神清口润,仰首哀号,乞垂救度。

万灵诸圣咸曰:“此西方太圣、正觉世尊、释迦文佛也,往东土流行教法。尔既遭逢,宿业可改。”

龙即踊跃入天光中,具陈往昔报应之故。

佛言:“善哉帝子!汝向来孝家忠国,复生悯世护持之念,因果未周,仇敌相争,迁怒于物,业债当偿。今悔求解脱,汝于是时复生冤亲嗔恚否?”

龙心地开明,无人无我,自顾业身,随念消灭,复为男子。

听佛宣说,得灌顶智,得大辩才,神通力、圆满相,遂归依焉。

旋即受形于赵国张禹之家。

长名勋,州推郡举,授清河令。宽明自任,待吏如僚友,视民如家人,教化之善,不一而足。

以是雨旸以时,蝗蠹不作,偷贼相戒出境,奸邪格心。

为政五年,怨怼不闻,四民为之歌曰:“吾有师师,严而不慈;教我恕我,张公能之。

吾有友友,信而不戒;亲我正我,张君是赖。

我有亲母,恩掩于义;张君似之,柔而不制。

我有亲兄,实敬于情;张君似之,和而不争。”

时为太守责以趋进,勋曰:“将会帝于九原也。”

遂解组而归,百姓号泣追送,公慰谕遣之。归即无疾而卒。

丁亥改元章和,戊子春正,帝崩。

太子肇即位,己丑建元永元。

丁酉九年,闻张道陵在北邙,欲征为太傅,遣使聘之,不出。

令使者再往,许封冀县侯,终不就。

初隐修炼三年,有白虎衔符置座隅而去,视其文不识。

有施药道者来会,言能识丹书篆文,出符示之,道者曰:“此太乙龙虎神丹真经也,子何从得者?”

道陵述其故,求其姓氏。

道者曰:“吾立心求长生,故名恒字,字长生,新野人,阴皇后之曾祖也。虽为外戚,不慕荣位,潜心大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闻马鸣生有度世之法,乃入诸名山寻求。

至南阳太和山得见,执奴仆之役,鸣生不教以道,但谈世事。

如是十馀年,共事者十二人,悉恚怨归去,独我执礼弥谨。

又积二十年,鸣生始问所欲,我肃敬跪拜曰:‘惟乞生尔。’

鸣生悯焉,乃曰:‘子真求道者也。’

将我入青城山,煮土为金以示我。即立坛西面,授太清金液神丹之经。

临别曰:‘吾即蜀之青衣帝也。’

复出诸品丹经,指说名目,故颇能识之。入武当石室中,依经修炼,七年丹成。

遂先服半剂,自号北极子。

欲立功行,更作黄金数万金,周行赈施。待施尽,始服馀丹,方上升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