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曾换日月变天地(五)

莫蔺看着三位少年,正是大好年华,他笑着道:“我们可以对世道失望,也可以对人心失望,却万万不要对自己失望,因为书籍还在,书上的圣贤道理也还在,哪怕这世道对错难分善恶难辨,可这不是一个人能够不去明白是非道理的缘由,正是因为这个世界让太多的人失望,所以规矩、礼法、道德才那样的重要,它们就像悬挂天上的日月和银河,只要依旧能够照亮人心,那么就总还有希望。”

君策作揖而拜,正心诚意,他恭声道:“君策拜谢今日莫先生传道之恩,学生受益匪浅。”莫蔺哈哈大笑,他看着三位少年,朗声道:“清静求真的道士,自在慈悲的和尚,还有游学问道的读书人,少年郎就是这个世道的希望啊。”

最后三位少年并肩站在学塾院门外,恭敬行礼:“道德谷长生观清浚、君策,道德谷圆一寺真页,拜谢莫先生传道之恩。”莫蔺愣了愣,看着三位少年远去的背影,他突然高声喊道:“原来是道德谷上的三位小先生!道德谷上的风景一定很美吧?”

君策转过身笑容灿烂,他喊道:“道德谷上,书很多。”莫蔺哈哈大笑,开怀畅意,他拍打着身上的儒衫,朗声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那真是美极了。”

莫颜桑走上前一步撑开油纸伞,她看着好像从未如此开心的父亲,低声问道:“爹爹,他们来自道德谷?”莫蔺点点头,笑着道:“原来是道德谷山上求学问道的小先生,难怪有此渊博学识,难怪有此道德正心,难怪有此向道赤诚。”莫颜桑望着他们的背影,许久许久没有说话。

那个读书人打扮的少年离去之前,与她告别时候说了一句话:“煎药一事颇多讲究不敢妄言,只是我当年习惯在柴火之中加入一张纸,纸上可以写任何东西,祈求病症快快好起来,祈求娘亲喝药的时候没那么苦……”说到最后,少年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他还是笑着说道:“心诚则灵嘛。”

莫颜桑手中攥着一张纸,寥寥数字,“药到病除,愿娘亲快快好起来,莫颜桑”,最后的姓名以生涩行书写就,是那个少年在月色下所教,莫颜桑看着雨幕下的远去背影,露出笑意。

原来是道德谷上的小先生啊,以后求学问道,也一定会是一个很好很好的读书人吧。

山路上,脚下泥泞,有个背着桃木剑的小道士问道:“君策,你觉得莫先生这样的读书人好不好?”一袭儒衫的少年点点头,说道:“很好。”手中捻着佛珠的小和尚笑着道:“看来今后长生观要多出一个书院小夫子了啊。”

儒衫少年摇摇头,却扬起笑脸道:“现在的我依旧不算是一个读书人,可是我会继续读书,知晓道理,因为我觉得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可能不是因为读书多寡,却一定是因为心中有无道理,就像莫先生说的,规矩和道德是支撑世事人心的根据和缘由,那么就且再多走一走再多看一看,也许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山水万程,有风雨也有晴云,路迢迢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