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请许少拭目以待了。”李秋良以德报怨,躬身行礼道。
“我就在台下看着,要是你写得不好,嘿嘿,那可别怪我了。”许天峰故意给他压力,影响他的心态。
“若是我写得不好,诸位尽可批评指正。”提前准备好诗词的李秋良就是自信。
“好好好!我辈儒道修士就当有此风范。”众人齐声鼓掌。
享受了一会掌声后,李秋良开始吟诗作对环节:“诸位,接下来我要为自己正名,我会随机挑选几位观众,让他们出题,而我当场吟诗作对。”
“王夫子德才兼备,又是书院的老前辈,出题不下百余次,不如就让他出题吧。”
其实是李秋良想让王夫子出题,但他很聪明,借他人之口,而不是自己亲口说出,不然显得太刻意。
“我素闻王夫子在文坛一言九鼎,所作诗词更是精妙绝伦,既然台下有人举荐,那这首轮就让夫子出题吧。”
“李公子玉树临风,风流倜傥,那老夫就出个题目——少年。”王夫子按照李秋良提供的台词说道。
他感觉自己要晚节不保了,在这里公然支持一个文抄公,而且还要背这么自恋的台词。
“不愧是王夫子,出的题目恰到好处,我曾听闻寒雪仙帝时代,我们儒道有一位前辈叫云麓居士,他曾温酒写新词,一杯酒的时间便能写下一首词。”
“这般文采让人不由得为之动容啊,但我辈学子当怀着鸿鹄之志,开前人之所未有,创前人之所未成。”
“所以,我斗胆效仿云麓前辈,七步之内写下一首新诗。”
“现在正是阳春三月,桃花微醺,美不胜收,题目又是少年那第一句我就写——少年有酒桃花醉。”李秋良云淡风轻地迈出第一步,好像作诗对他而言已是信手拈来。
第二步,李秋良紧接着念出下一句:“敢同日月争天辉。”
第三步,他看着四周的榜单缓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