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杨千钟的高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父亲苦心孤诣谋划了几十年,准备也算充分,结果举兵六万攻打一个几十年未经大战的信都城,竟然始终久攻不克,弄得个含恨沙场,我凭什么比父亲强呢?

虽说我们侥幸偷袭了信都,那是司马远图得意忘形,倾巢出动去打河间郡,被我们捡了个漏子。

这种走狗屎运捡来的胜利可一而不可再,后面的州郡绝不会傻到出兵跟幽州铁骑在野外决战。

要是他们都效仿信都来个关门大吉,靠着坚城强弩死守,我们岂能奈何他们?

目前那几万步兵在常羽和侯长贵的训练下虽说颇有成效,用来打下一两座城池或许不难,可要打上百座城池怕是远远不够呀。

杨先生,不是我泼你的冷水,我是不知道你的信心从何而来,我压根看不到一点胜利的希望。”

杨千钟脸上充斥着深邃的笑意,啜了一口热茶,把盖碗捧在手里,踌躇满志地道:“将军,我知道你一向问苍生不问鬼神,不信虚无缥缈的气运,可你要相信天意。

天命之人自有天佑,先大将军拼了性命都打不下来的信都,被将军你一个时辰就拿下来了。

河间郡看到将军带着几千不能攻城的骑兵在城外闲逛,乖乖的献城投降。

恩威所致,人心所向,有些事情,时辰到了自然是水到渠成,并不是每座城池都要用兵马强攻的。

将军以前跟青奴打仗,那是两国相争的殊死拼搏,绝无妥协余地,所以一地一城都会拼命争夺。

打中原却不一样,大家都是华夏儿女,血脉同源,彼此并无血海深仇,绝大多数城池,真正愿意豁出性命死磕的,其实只有既得利益的高官显贵和名门望族。

寻常百姓并不在乎坐天下的是谁,是李家还是张家,对他们并无分别,他们只在乎谁能让他们吃饱饭穿暖衣,安安稳稳过日子。

只要将军能够以百姓之心为心,坚持轻徭薄赋,任贤用能,虚心纳谏,使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天下归心,指日可待,何愁大事不成?

将军向来宅心仁厚,从谏如流,用人不疑,这一年多来对属下几乎是肝胆相照,我等无不感激将军大恩,愿为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几大郡守听的热血沸腾,抚掌大笑道:“杨先生字字珠玑,真乃谋国高论,我等蒙将军提携重用,愿为将军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