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到达伊春林场了

在伊春县城,办理完了新户籍以后,赵小英凭借新户籍购买了一匹母马,让马拉着车来到的伊春林场。

凭借新户籍,购买的大铁锅,在杂货铺子里面,购买的碗勺瓢盆,在布店,又买几套新的被褥。给陈奕凡和孩子买了御寒的衣物鞋子。

又买了粮食、还买了10只大母鸡,2只公鸡。

官差王大伟派人帮赵小英盖木屋的时候,还给她围了一圈木栅栏,做院墙。这边的围墙都是木栅栏的。

还帮赵小英垒了鸡窝,鸡栅栏。还挖了旱厕。赵小英怕奶团子掉进旱厕,一直不让他去厕所,就让小家伙在外面方便,她再用铁锹铲到厕所里去。

这个大林场的名字,当地人就叫它伊春大林场。伊春大林场是个原始森林的边缘,往里面都是茂密的树木。

林场的场站的房子是一列列、一排排的木刻楞。有宿舍,有食堂,有水井,伐木工平时吃喝都在林场的场站。

砍伐过的树桩不用铲除,也不用再栽种苗木。砍伐过的树木,第二年又会从树根发出小树苗。

满山的树木,还是是轮伐的,这边伐,那边长,几十年就能完成生态循环。树木根本伐不完,工人砍伐的进度远远追不上树木轮长的速度。

家属区的房子也是成排成列的木刻楞。不同于林场的场站房子,这里每家每户都有木栅栏围成的院子。院子里面有柴火棚子,棚子里面码放着整整齐齐的木头绊子。

赵小英的家的新房子是盖好了,炕还没烧干。盖的这三间木屋,格局和石门寨镇的房子差不多。后面都有两间储藏室。

伊春的木屋的储藏间,大多数都是放柴火的。冬季这里刮白毛风,雪大的都一人高,雪把门堵着,人都出不了屋。所以储存室是存放干柴火和粮食的。

赵小英又给了王大伟二两银子,托他购买现成的干的木头绊子。王大伟马上派人给她拉柴火。把两个储藏室都装满干的木头绊子了,够烧好几年的。

赵小英带着三个孩子,在布置新家。家里还没有家具呢,都是简易的木架子。这里是东北,冬天来的早。

才九月,天气就很冷了,在室外住宿晚上都冷,怕冻感冒了。陈奕凡在林场伐木服役,赵小英在家一个人带三个孩子,根本抽不出身去买家具。

离林场最近的镇子还有五十多里地。家里新买的马被陈奕凡骑到林场去了,这样上上山下山能省力,速度还快点。

陈奕凡的行动不自由,他被罚做苦役的,他的行程,是随时要向官差报备的。官差是不会放陈奕凡一个人去镇上买物资的。

所以,买家具的事情,还得托人。赵小英还得去麻烦王大伟。王大伟是赵小英能接触到的,塞钱真给办事的官差了。

王大伟的家也在山下家属区里。赵小英背着老二陈鹏,抱着老三陈灵,领着老大陈鲲,去王大伟家。

王大伟是本地人,他的父母都是隔壁镇上的农民,在隔壁镇住。在家属区的木刻楞住的,是王大伟的老婆孩子。

王大伟的薪水不高,一个月二两的薪水,老婆也是普通的农家女,家里五个孩子。日子比普通庄稼人强些,但是和地主富商是没法比的。他有一点小权,但是没钱。

赵小英塞给王大伟盖房的钱,对于王大伟来说,这是一笔丰厚的外财!他有工人的支派权,他手下有很多的人归他管,受他支派。

林场有木材的使用权,往上头多报多一根木头,少报一根木头,都是笔头上多一笔、少一笔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