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文人的一生

洪流浊清 静修禅 1267 字 4天前

这世界并不缺乏知识渊博,大有才华的人。但对于一群抱有极高理想追求的文人们,正在默默地用他们的秃笔默默地去修整着世界的“残枝败叶,”他们虽很容易被社会的名流大家忽略,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文人们,真的在默默地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普斯文、谭墨文、郑凯文和陶雅出生于当下繁荣地世界,他们本可以凭借自身的才华,在任意一个行业中崭露头角。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而们选择写作这个行业,还挑选了最平淡,最乏味,最孤独,最容易讨人厌恨的现实题材。因为,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大家所有的热情都放在了追逐车子、房子和美人、权力……等方面上,他们很难去静下心来去读一篇好的文章,从具有指导意义的道理中去运用和规划自己的生活。而这是他们的悲哀,也是文人们的悲哀。一个是生而追名利,另一个是生不逢时。若斯文一群人,生于春秋战国那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那他们是很容易被人接受的,因为,那时候人们,对知识和自我认知的思想方面,是非常重视的。

当然,即使不生于战国时代,生于民国,他们也可以凭借着自的思想,去唤醒一群又一群的有志青年……他们可以像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社会名流们,一起用他们的思想去服务社会……

可天命不可违,我们都没有选择出生的权力。只能在被选中的命运当中,去尽力的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拿儒家的创始人,孔老夫子来说,他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礼崩乐坏,他不也逆流之上了吗?

所以,当下的世界,既是他们的不幸,也是他们的机遇。时势造英雄,伟大的造物主们,绝不会平白无故的把一个没用的人造出来的。只要他们造出来的人,都有着各自的使命,追逐幸福的权力……

然而,对于斯文他们来说,全能的造物主耶和华,实在是对他们太残忍了些。可这也是造物主对他们的偏爱!因为,在《圣经》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当你感到痛苦的时候,那是上帝对你的考验。当你快乐的时候,那是上帝给你的奖励。”是的,或许,我们大多数信仰耶稣的,明知宗教本身不过是个寓言,在现实世界是永远无法找到的。但这个寓言所传递出来的至善、至美、至真、至纯的良好品德,是不容忽视的。

你可能会发现,当你接近一个信仰宗教的人时,你会感觉她很和蔼,很有爱心,那都是宗教本身感化她的,也是她觉得自己开心、幸福的源泉。因为,上帝是最宠爱亲近他的人,有给予了他们爱更多人的奖励……

写到这里,读者们可以简单理解。当然,可能有些读者们觉得我写跑题了。我很抱歉,那我们接着斯文的故事,继续去说。

普斯文作为温良社的创始人,他最后把温良社放到了北京,一直为弘扬心灵生活奋斗终生,他们的温良社,治愈了无数个抑郁症、躁狂症等多方面的精神疾病。同时,给无数青年们从思想觉悟到精神品质,提供了很大的指导意义。可当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斯文的心脏病发作了,这一次,上帝没有劝服死神,而是让死神带走了他。因为,他的使命完成了,死亡,对斯文来说,也是一种偏爱!

普斯文生于1990年6月19日,终于2067年7月18日。7月18日的这天,斯文像往常一样写作。不知他写了多久,只记得,他在最后一个字上,画上了一个不大规整的句号后。普斯文安详地趴坐在写字桌上,就这样默默地离开了。他在临走之前,在空白页上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诗。“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写完后,铅笔缓缓落地,斯文趴在写字桌上“睡”去了……

谭墨文,温良社创始人代表之一,他主要是以写从上古时期,一直到现代的历史人物故事。他的故事当中,采用的每一个人物,都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出具备良好道德的人物的代表,外加谭墨文的文韬华辞,幽默风趣的解读,吸引了大批热爱历史文学和广大群众的热爱。这算是他人生最高光的时刻了,可是,人越是在高光的时候,越容易跌倒。当然,谭墨文并没有在历史文学上跌倒,而是跌倒在有限的生命当中。

对于文人来说,很大部分文人都喜欢游山玩水,特别是到了晚年的文人。他们更喜欢去旅游,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也是他们对这个世界不舍的一种弥补方式……

谭墨文生于1875年2月6日,终于2062年6月18日。他是在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由于年老和体力不支,加上越往上爬,珠峰的天气就越恶劣。不慎落崖而亡,当他的子女、妻子和斯文一群人找到他的时候,他的身体歪歪斜斜地躺在一块巨石上,就这样。这位一生追求历史的作家,以这种令人意难平的方式,结束了他坎坷而灿烂的人生……

陶雅,作为温良社的创始人代表,皆温良社主力、先锋,她的诗词颇有李清照的婉约之风,可这种婉约,夹杂着杜甫和李白的现实主义和豪放的理想主义。她一直提倡,“诗词在我心,温良传美名”的写作初衷,把她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诗词。若不是晚年与斯文相伴,她可以算是一生未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以诗词熏陶自我的灵魂,活在精神的世界里。她的美德,无论放在当下还是古代,她都可以与四大美女媲美。可是,这位“美人”的离去,令人惋惜。像她这样贤良淑德,又有智慧的女人,却以独善其身,不以世俗之名而活着,追求极致的理想生活状态。放眼当下,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她生于1992年5月13日,终于2069年4月23日。她的晚年是很凄美的,刚与斯文修成正果,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斯文被迫因生命的尽头,无奈弃她而去……

她走的时候,怀里还抱着李清照的诗词歌赋。而翻开的诗词中,有这样一句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句,在风中若隐若现,她依靠在斯文之前住过的茅屋的大门口,懒懒地晒着太阳,在太阳落山的那一刻,她的眼睛,缓缓闭上,这一闭,就再也睁不开了……

郑凯文,他作为温良社中年纪最大的,他在加入温良社时,已经是58岁,而他离开却是最晚的。他终于2073年12月6日,在这个寒冬腊月里,他的生命,在一篇偏激的文章中离去。他在被捕入狱后,由于身体的病痛和精神失意的重压下,他走了。这位新时代文学狂士,在这种不体面的监狱当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今天,斯文在与众人商议过后,虽然,孙自明一直苦劝他们留下,可他还是选择了离开。当他们一起走出校门,回眸之时,他们面带微笑,这一笑,就是与学校的诀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