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真的不行,即便是刀锋手机,刀锋手机可能在设计上更美观,更具有特点,但是一旦把功能性考虑进去之后,我们发现还是Mphone是最好的模式。”
对Mphone2各大手机厂商们可以用如临大敌来形容,从市场反响到业内口碑再到媒体舆论,Mphone2都给了他们巨大的压力。
如果说Mphone1只是初露锋芒,那Mphone2就是毫不掩饰的展示了周新的野望,希望用Mphone定义智能手机乃至未来手机发展的方向。
从过去硅谷三十多年的历史来看,在一个时代拉开序幕的时候,往往掌握定义权的企业能够分到最大的一块蛋糕,这也是所谓的一流企业做标准。
过去硅谷能够做标准的企业很少,能做到这一点的无一例外都是赫赫有名的巨头,像IBM、微软、甲骨文等等,在手机领域,摩托罗拉就曾经是这样一家制定标准的企业。
但是随着诺基亚的迅速崛起,摩托罗拉失去了原有的地位,从99年年底开始,几乎每年都在调低盈利预期值,股价一路走低,通信事业部的主管更是换了一茬又一茬。
摩托罗拉的通信事业部是摩托罗拉三大支柱之一,贡献了摩托罗拉百分之七十的业务量,旗下的个人通讯分部就负责制造摩托罗拉手机。
原本面对诺基亚带来的直接竞争压力已经够大了,现在又从别的领域杀出一家竞争者,这家竞争者的商业策略、产品定位都和诺基亚截然不同。
开始的时候摩托罗拉是观望态度,Newman这个名字已经足够让他们重视,等到Mphone1上市后,摩托罗拉变成学习和推出直接的竞品,试图在互联网手机这一领域分一杯羹。
那时候智能手机还被媒体们定义为互联网手机,结果就是销量不如预期,市场反响平平,从应用的角度没有足够的用户就产生不了足够的信息流,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等到Mphone2出来之后,摩托罗拉迅速召集所有主管对Mphone2进行分析,越分析越感到压力和差距。因为Mphone1领先的地方是软件,软件的差距是可以花人力或者找外部合作方进行弥补。
虽然摩托罗拉的总裁高尔文并不认为有人能在软件领域战胜Newman,但是这种差距是可以接受的,是可以靠抄袭Mphone的应用来弥补的。
Mphone2出来之后差距从软件层面扩大到了硬件层面,尤其是Mphone的多点触控屏幕。
研发部门对Mphone2进行全面分析后,通信事业部的主管吉尔莫在向高尔文汇报的时候显得很沮丧,本来由于摩托罗拉2002年的年报和预期不符,出乎华尔街分析师们的预料。
摩托罗拉的股价在二级市场上又迎来了大跌,为什么说又?因为这一幕在过去五年时间里反复出现,吉尔莫作为副总裁兼通信事业部主管也快到斩杀线了。
吉尔莫说:“刀锋从手感和外观上要比Mphone2更加优秀,这是建立在牺牲了性能的前提下,刀锋的内置芯片远不如Mphone2多,从功能上天然不如Mphone2。
最重要的是Mphone2的应用商店内容比之前丰富太多,应用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游戏,之前在Mphone1的时候手机应用主要是游戏,消费者们愿意买单的也只是游戏。
而在Mphone2上,类似音乐播放软件、视频软件、电子阅读软件、时间管理软件等各种软件层出不穷,手机上浏览文本信息的效率和舒适度有了质的飞跃。如果单纯只是外观和手感上比Mphone2出色,刀锋很难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我们判断未来手机的功能性会被越来越强调,手机CPU将成为决定手机生死的最重要因素,通信不再是手机最重要的功能。”
摩托罗拉和周新的关系不错,但是这种关系不错不是和通信事业部,而是和摩托罗拉的半导体事业部,半导体事业部是摩托罗拉另外一大支柱产业。
新芯和摩托罗拉的半导体事业部在华国有大量的合作。摩托罗拉在千禧年初这段时间是除新芯科技外对华投资规模最大的企业,在2000年的时候总投资规模就达到了285亿rmb。
更扯的在于摩托罗拉在华国成立的首家半导体合资公司放在了乐山,说是为了响应华国到西部去的号召。
到2003年的时候,摩托罗拉在华国有一家独资企业、一家控股公司、七家合资企业,员工总数超过一万人。年销售大概为二百六十亿rmb。
甚至在2001年之前,摩托罗拉一直坚定支持华国加入WTO,这种支持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屡次到国会山游说,劝说议员支持华国加入WTO。
摩托罗拉的行为可以说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但是同样在华国三分手机市场的另外两家企业诺基亚和爱立信,无论是投资规模还是支持力度都远不如摩托罗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