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从内蒙鄂市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导航制导专家付梦印

院士之路 钩藤草 2694 字 23小时前

院士出生地

付梦印院士,汉族,1964年11月6日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众多的宫殿”或“宫帐群”,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其东北西三面被黄河环绕,南与黄土高原相连。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7万年前,古“河套人”在此繁衍生息,创造“河套文化”。

大禹建立国家后,这里为雍州所辖,西南部属渠搜国。战国后期,东部地区为秦国所有。

秦始皇统一中国,在鄂尔多斯一带设郡、县。

西汉时,在达拉特旗北部设五原郡,杭锦旗一带设朔方郡等。

公元188年,鄂尔多斯被北方少数民族开辟为游牧区。

北魏时期,在鄂托克前旗一带建立西安郡等。

隋朝在鄂尔多斯市设置夏州总管府等。

唐贞观初年,复设夏州、胜州,后划入关内道。

元代,鄂尔多斯东部划属中书省山西道大同路东胜州,西南角、西部属陕西行省延安路。

明朝初期,鄂尔多斯属明王朝派员管辖,后让给蒙古军。

清顺治六年,将鄂尔多斯部落分为六旗,后增设右翼前未旗,始建盟旗制。

光绪三十三年,在鄂尔多斯左翼中旗东部设东胜厅。

1949年,伊盟人民自治政务委员会改称绥远省伊盟人民自治政府。2001年,伊克昭盟正式改名为鄂尔多斯市。

鄂尔多斯人文底蕴深厚,它既保留有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如那达慕大会、祭敖包等,又有各民族和睦相处以及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交流融合而形成的民俗风情,如独特的婚礼习俗、歌舞艺术等。

鄂尔多斯宗教文化盛行,成吉思汗陵是蒙古族祭祀成吉思汗灵魂的圣地,每年都有众多蒙古族群众和游客前来祭拜,是鄂尔多斯宗教文化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鄂尔多斯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蒙古族长调、短调、呼麦等音乐形式,以及鄂尔多斯舞蹈,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舞姿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出生地解码

付梦印院士的出生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鄂尔多斯有着深厚的草原文化和蒙古族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强调坚韧、勇敢和对知识的尊重。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使付梦印从小就受到这些品质的熏陶,培养了他在科研道路上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于探索的勇气。

同时,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也有助于开拓他的思维,为其在科研中进行跨学科思考和创新奠定了基础。

鄂尔多斯地区的人们,通常具有豪爽、直率和踏实的性格特点。

这种地域性格影响了付梦印,使他在科研工作中能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研究,不浮躁、不功利,专注于解决实际问题,为取得科研成果奠定了性格基础。

鄂尔多斯走出的成功人士和优秀人才,会形成一种榜样的力量,激励着当地的年轻人努力奋斗、追求卓越。付梦印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也受到了这些榜样的鼓舞,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立志在自己的领域取得突出成就,为家乡和国家争光。

鄂尔多斯独特的自然环境,如广袤的草原、壮丽的沙漠等,可能赋予了付梦印开阔的胸怀和视野。

这种开阔的视野使他在科研中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局限于眼前的困难和挑战,而是着眼于行业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的战略需求。

院士求学之路

付梦印先后在辽宁大学获学士学位、北京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付梦印院士的求学经历,对他后来成为院士有着深远影响。

付梦印在辽宁大学的学习期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科知识基础。

本科期间,他广泛涉猎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为后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底层支撑。

在辽宁大学,付梦印养成了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他学会了如何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学习方法和能力使他在后续的学术道路上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本科阶段的课程学习和学术活动,激发了他对相关领域的浓厚兴趣,促使他决定在学术道路上继续深造,为未来的科研事业埋下了种子。

付梦印在北京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该校在相关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优秀的师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