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从浙江余姚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导弹技术专家冯煜芳

院士之路 钩藤草 2724 字 4天前

院士出生地

冯煜芳院士,1963年1月29日出生于浙江余姚。

余姚地处浙江省东北部、宁波市西部,长江三角洲南翼。

余姚东连江北区、鄞州区,南与奉化区、绍兴市嵊州市相邻,西与绍兴市上虞区接壤,北濒钱塘江,西北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东北与慈溪市相靠。

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余姚境内就有人类栖息,并创造了河姆渡文化。

春秋战国时,始属越国,后从吴国,复为越国,战国中期楚威王灭越,遂属楚国。

秦始皇帝三十七年,置余姚县,属会稽郡。

隋开皇九年,余姚并入句章县。

唐武德四年,复置余姚,升为余姚州;唐武德七年,废州复余姚县,属越州。

南宋绍兴元年,改越州为绍兴府,余姚属绍兴府。

元元贞元年,复升余姚为州,属绍兴路。

明洪武二年,复为余姚县,属绍兴府,至清未变。

民国初年,属会稽道。

1949年5月23日,余姚县解放,同年6月,建立余姚县人民政府,归属宁波专区。1985年,撤余姚县设立县级余姚市。

余姚人文底蕴深厚,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姚剧、余姚土布制作技艺等。

姚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语言通俗易懂,表演生动活泼。

余姚土布制作技艺历史悠久,体现了当地传统的纺织工艺水平。

余姚宗教文化氛围浓厚,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在余姚均有传播和发展。

东晋时佛教已传入境内,咸康二年建龙泉寺,太和元年建平元寺。

三国时,道教传入,宋代道教流行范围扩大。

天主教于清朝传入,清康熙五十八年,城北景桥村有鲁姓教友数人。

基督教于清代传入,清咸丰九年,英国、美国传教士始来传教。

余姚的美食丰富多样,有余姚榨菜、余姚杨梅等特色农产品,其中余姚榨菜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余姚也被称为“中国榨菜之乡”;余姚杨梅颗大、色艳、汁多、味重,口感极佳。

余姚名人辈出,东汉着名隐士严光,少有高名,与刘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是隐士文化、哲学的早期重要人物。

明代最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

他所创阳明学,影响遍及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及东南亚。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明末清初思想家朱舜水,因不忍故国以夷变夏、改朝换代,移居日本,其学术极大影响了日本的儒学、史学。

出生地解码

冯煜芳院士的出生地浙江余姚,其出生地对他后来成为院士有着深远的影响。

余姚当地重视教育,有着浓厚的教育氛围和悠久的教育传统。

这种大环境促使学生们积极向学,让冯煜芳在成长过程中深受熏陶,形成了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

余姚拥有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还有丰富的非遗文化如姚剧等。

深厚的文化底蕴营造出了浓厚的人文氛围,能培养冯煜芳的文化素养和对知识的探索精神。

这使他在成长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塑造他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余姚名人辈出,如王阳明、黄宗羲等。

这些杰出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在当地广为流传,成为了余姚的文化名片,也为冯煜芳树立了榜样,激励他追求卓越,为家乡和国家做出贡献。

余姚地处经济发达的浙江地区,人们有着务实、创新、拼搏的地域性格特点。

这种性格特质影响着冯煜芳,让他在科研工作中脚踏实地、勇于创新,能专注于导弹弹头与战斗部技术研究,自主创新完成多种新型武器系统的发展研究。

余姚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流频繁,形成了开放包容的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