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宫里连续下旨赏赐,但是几天后,张居正还是上了第一封致仕奏疏。
奏疏呈上,小皇帝和太后宣召张居正,朱翊钧表示并不相信刘台所弹劾的话,还要惩治刘台给他出气。
李太后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道,先皇离开我们孤儿寡母,全靠先生维护。
现在皇上还未长大,国家大事繁忙复杂,先生如果真走了,您让我们母子怎么办呢?
表示皇上一定会为他做主,叫他不要有太多顾虑。
劝说无果,于是只能是让张居正回去先休息一段时间。
几天后第二封致仕奏疏送上,太后和小皇帝琢磨半天,最后由朱翊钧下旨挽留,说张先生忠诚为国,并非只有朕知道,朱家所有的祖宗都知道鬼邪小人必受重惩。
望张先生以朕为念,不要介意别人说了什么。
不过现在第三封致仕奏疏送上来,情况可就有点不同了。
貌似,张居正是铁了心要离开。
魏广德此时虽然没有见到奏疏,但也在皱眉,感觉张居正也太胡闹了,视国事如儿戏。
等奏疏抄本送进文华殿,魏广德看完后才摇摇头。
这次的奏疏,张居正算是图穷匕见,这也是只有极少数懂张居正的人才能看明白其中奥秘。
奏疏里张居正坦陈自己离开实在是迫不得已,说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为帝所代理的事儿,是皇上的事儿。
所代理的话,那也是皇上的话,刘台说我擅作威福,其实没错。
因为我代表的是皇上,您的言行举止不是威就是福。
代皇上执政三年以来,臣得罪了不少人,这些人把臣恨到了骨髓里。
臣一日不去,这些人就一日不安心,臣一年不去,这些人就得一年不安心,他们不安心,就会攻击臣。
刘台这次弹劾,皇上信我,太后信我,但是下次呢?
臣虽然胸襟坦荡,但是人言可畏,再次希望皇上能恩准我辞官告老回乡。
张居正这套以退为进的手段着实厉害,实质上他就是在试探,确定太后和小皇帝对这件事的看法和对他的态度。
但凡两宫太后和小皇帝有一点相信刘台的话,那么张居正后续的改革主张都很难继续执行,心里也会有芥蒂。
如此,只要再有几人攻击他,他必然下台。
在他确定皇上和太后仍然一如既往的信任自己,他才没有理由再提辞官回乡之事。
因为张居正很清楚,只有小皇帝皇和两宫太后一直站他这边,他的权力源泉才会源源不断,他才能继续贯彻自己的政治主张。
“陛下,这刘台妖言惑众,还是及早处理为好。”
魏广德明白了,但担心小皇帝不理解,于是出言提醒道。
“可他是科道言官。”
小皇帝这时候其实有点糊涂,刚刚魏广德才说刘台弹劾的“罪行”都是真实的,只不过夸大其词,按说申敕一番也就是了,但现在魏广德却建议处置他。
这在小皇帝的世界观里,自然是不对的。
刘台一心为公,为何还要处置他?
“陛下,此时正是考成法推行第一年,各方反应激烈,若不能严惩刘台,正如奏疏所言,以后朝廷再无宁日。
会有人三番四次上奏弹劾,不搞他下野誓不罢休。
要让国策推行再无阻碍,刘台就必须接受最严厉的处罚,以儆效尤。”
魏广德看小皇帝还是没理解其中的意思,只能继续说道,“至于陛下担心的祖制,所谓风言奏事,事才臣已经说过,他们是陛下手里的刀,刀柄只要在陛下手里就行。
陛下要砍向那里,那弹劾才有效果,若陛下无此心,大可不理会这样的奏疏。
陛下可不要被科道的奏疏牵引,而是陛下引导他们按你的意思行事。”
魏广德今日教的够多了,小皇帝也许几年后会理解今日他所说的话,但是现在未必能懂。
他懂不懂无所谓,只要太后明白就行。
朱翊钧想不明白,自然会去找太后商量,最后拍板权利还是在太后手里。
至于魏广德,做好阁臣咨询政务的职责就好了。
今日课上完,又出了这事儿,魏广德告辞离开文华殿回内阁处理政务。
而在晚些时候,宫中传出旨意,“令锦衣缇骑赴辽东押刘台回京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