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是渔阳之治,渐复旧观。流亡复归,市井繁荣,物阜民安,工匠感恩。
初平四年,瓒叛弑主虞,丹乘乱攻渔阳,势危如累卵。君率孤军,御数倍之敌,奋不顾身,救孩童五百八十三人于危难。此辈童稚,感君恩深,乃共谋刻石勒碑,以颂君德。
其碑文曰:“颂君之英明,德义昭如日月。昔以忠能事国,远征四方,威震遐迩,边疆以安,百姓以宁。逆贼蜂起,焚城屠邑,民陷水火。君受命于危难之间,力挽狂澜,除奸安民,修复官府,寺观重新。
君之惠政,如时雨之降,官吏乐政,百姓阜安。功高盖世,鼎足难移,为后世所景仰。
此碑立于建安七年十月丙辰,以纪君之不朽勋业。”
此刻,府外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与敬意。百姓们或低头垂泪,或相视而笑,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魏武的感激与敬仰。
而魏武,也被这份深情所触动,他眼眶微湿,声音哽咽:“诸位乡亲,魏某不过做了分内之事,却得诸位如此厚爱,实在是愧不敢当。愿我辈能继续秉持仁政之心,造福苍生,不负诸位所望。”
言罢,魏武转身面向石碑,深深鞠了一躬。而百姓们也纷纷效仿,一时间,府外再次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跪拜声。
……
此时魏武心中也明白朱成此举的意思,这短短数日是绝对不可能造出这样的石碑,也就是说这碑是现成的,然后刻上字。以献上石碑的名义,献上名册,那么按道理便可在石碑处建设村落!这样一切都会很方便!
魏武想到此处看向朱成说道:“朱成啊,这石碑不仅承载着百姓对我的感激,更包含着对我未来的期望。然而,关于石碑的安置之地,我以为城中之地,虽繁华喧嚣,便于百姓日常瞻仰,但亦有其局限。城中之地当以民生为主!
不如将石碑立于城外,选一处山清水秀、风景宜人之地让过往行人及后世子孙在游历间自然感受到这份敬意与传承,也便于日后围绕石碑规划村落。”
朱成连忙行礼道:“将军所言甚是!不知将军觉得这碑应该建设在哪里?”
魏武想了想说道:“既然我的封地在昌平!那由我亲自选址,将此碑在昌平附近找一个地方安置,并在周围建村!如今这些孩童都已长大成人!不如就安置在新建村中!”
朱成和众人闻言齐齐行礼道:“将军英明!”
……
于是魏武带领着魏源、朱成、三百护卫和那五百多人扛着石碑,前往了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