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囚犯胡轲

这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这些守卫实际上是目前他能依靠的最大基础。

相对于他远方姐姐曾施加的高压情况,现在下属的需要才是他最关心的事。

出于此等大局上的考量,徐允恭干脆选择忽略这件事。

另一层面来说,他也暗藏着报复之意,对于这样的胡轲。

在任初始便给他带来了麻烦的人,虽然皇室和他父亲都对此没太过多指摘,但作为一个有志有愿的目标追求者,这种开局不利的局面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乐见的情形。

更不用提,徐允恭很清楚的是,他是接了皇上的旨意来承担这一职务的。

他的父亲没有将自己的来龙去脉全部对他详细解说。

然而在成长的环境中,徐允恭从多样的来源获得了信息。

这些来源虽不如朝廷大臣那里那样全面和迅速,但在普通官员和学士中,他的消息往往更准确、更具影响力。

因此,徐允恭深知皇帝对其就任锦衣卫总督抱有极大的信心。

仅从皇帝在听到自己的意见后仍然坚持安排他担任职位这一点看,便可见其重视性。

即使不是最开始的意图,但最终结果却是显而易见的——这件事的特殊之处是无法否认的。

他所寄予厚望的目标,却因为在胡轲和朱棣的干预下差点彻底瓦解。

对此,他岂有不满之感呢?

同时,他也感到幸亏的是策划者的主心骨,燕王朱棣尚未落入其掌控之中,这就让他有了对付胡轲的机会——这个同党。

此时此刻,对于一个经历过战斗的人来说,这样的机会是难得的,同时也是必要的。

小主,

但是,从报复中产生的 ** 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

随后,胡轲的下一句话让经历战争的人都为之脊梁发寒。

"那位僧侣今天出现在诏狱的意图是为了拖延指挥使大人?还是借助国公的关系走了一番?"

当听见这句话,原本还能保持冷静的表情立刻严峻起来。

即使背对着胡轲,他也因不自觉地颤抖而露出了真我,仿佛是在宣示一种不可言喻的脆弱。

于是,徐允恭下达指示,将这两名壮汉暂时撤退。

训练场的这个情况表明,这个人可能比想象中的更加难以预料。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徐允恭决定与其交涉,就需要保护自己不愿被公开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