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初衷或许是为了救治朝中已然病入膏肓的政治环境;然而更深远的意图,实则是彻底铲除 ** 的根源。
望着北方的方向,朱元璋明白此时在北平守卫封疆的大儿子,朱棣,已经成为他手中最为关键的赌注之一。
如果四公子真能妥善执行《论藩》,为大明带来了焕然一新的繁荣景象,无疑,朱元璋将拥有掌控全场的力量。
目前,他已将自己的有限赌注,一部分投掷在长兄朱棣身上。
与此相对的是京城内部,作为老二朱允炆的心腹和线人,姚广孝这次将所有筹码全部赌在了胡轲身上。
他清楚与北平王的合作,表面风光背后却是摇摇欲坠,毕竟这合作如同一场利益的交换,并无朱允炆对姚广孝绝对的信任。
过去数年,两人共同经营的局势尚未达到完全依赖对方的程度,而姚广孝同样缺乏足以让北平殿下完全信服的战功。
现在,决定一切的关键时机来临,对这场较量至关紧要的情景不容半分疏懈,更不用提在目睹胡轲的窘况后,姚广孝的心理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之中。
最后,胡轲留下的一句话犹如一枚尖刺,深深地扎进姚广孝心中,使其全身的汗毛都为之颤动不已。
无论是最初只向燕王赋予了十载的就职时间,亦或是改动封国开支由朝廷与封王平分,这二点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错误,它们既可以维持权力的均衡,又能确保王爷不会受困于即将收回的家庭产业。”
胡轲伫立在栅栏边上,条分缕析地解释道。
此时的不只姚广孝内心的焦灼加剧,即便是作为发言者的胡轲,也感受到了同感的压力。
命运将自己穿越至这个时代,在华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扮演关键的推动者角色,似乎已是无法逃脱的责任。
小主,
正当这时,他回顾过去仅是出于饭后的闲聊之言被认可为有效方案,当这枚扭转乾坤的钥匙已被纳入实践之际,他作为路过的看客再也不能完全置身事外。
哪怕现今情况危急无比,时刻面临着消散在风中化作一声悲哀的呐喊的命运,但在后世的中国重开新路的可能性尚未彻底被掐断,他又怎么敢轻易放弃这难得的珍贵机遇?
胡轲此刻站立不离,以简洁肯定的话语回应道:“显然你们在制定方案时倾注了无数心力。
起初我只是提了个皮毛意见,没想到计划中有这般周密细致的规划。
甚至考虑到北京城每年赋税分配方式的可能性,如此细节考量令如我这般未涉世故乡人深感震撼。”
他未曾漫步游荡,就在那里安静站着,这几行肯定的话语让姚广孝绷紧的情绪松懈大半。
不过姚广孝明白此时的沉静只是开始辩论优劣前的一个过渡环节。
窗外,炽烈的日光因时间的变化渐失光彩,最终失去了向监所洒下的最后一次光明。
一瞬之间,日光照耀诏狱上部建筑遮挡,阴影再度吞噬监所的每一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