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却如石沉大海,久久未得到回应。赵佶微微一怔,脸上闪过一丝不悦,又提高了音量,再次喊道:“枢密院何在?” 可回应他的,依旧是一片死寂般的沉默。

“嗯?”赵佶的语气中已然带上了明显的不满,目光冷冷地扫过殿下的群臣。

这时,一直侍立在旁的梁师成,微微躬身,压低声音,小心翼翼地说道:“官家,枢密院如今无人主事。”他的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晦气,暗自腹诽,本想着能从姜齐那儿捞些好处,结果被高俅这一搅和,美梦瞬间破碎。

“不是认命了……” 赵佶刚想反驳,话到嘴边却戛然而止。他这才猛地想起,枢密院的主事一职,确实一直空缺着。当初他本想着,看哪位大臣能主动给自己献上丰厚财物,便将这职位赐予他,可谁能料到,一提到要在童贯那阉人手下当差,众人纷纷望而却步,导致这职位至今无人接任。

此后,朝廷虽安排了六十一岁的老臣吴居厚遥领知枢密院事,可他此刻远在洪州担任知州,远水解不了近渴。

念及此处,赵佶不禁轻轻叹了口气,满心皆是无奈。他的目光缓缓转向一旁的观文殿学士、中太一宫使郑居中。郑居中此前曾担任过一段时间的知枢密院事,在朝堂上也颇具见识。

赵佶开口问道:“郑爱卿,对于高俅所奏请剿梁山贼寇一事,你有何看法?”

郑居中微微欠身,神色沉稳,不紧不慢地问道:“高太尉,这奏疏中提及的姜齐,究竟是何许人也?”

高俅上前一步,答道:“乃是大观三年进士。”

“不过是一个狂妄书生罢了。”郑居中微微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官家,只需派遣郓州厢军,便足以拿下贼首。只是此人身为进士,本应饱读诗书、恪守国法,却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实在是有违圣人教诲。依臣之见,不如着礼部即刻革去他的功名,以正国法,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