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青川村的村民走出去都遭人嗤笑,十里八乡的谁不知道这个村子出怂人,连水都分不到,但如今他们总算扬眉吐气。
就算去赶集,他们都敢拍着胸脯骄傲地大声道:“我是青川村人,对,就是出了县主,还有知府讲学的青山村!”
人逢喜事精神爽,织布作坊也在多次调试之后,终于正正经经地开始进入量产,生产出来的第一批布,全部用红花煮染后,再经过裁剪、缝制成了军服。
而后常巧之便带着第一批全部自主生产、加工的兵服,来到汉城卫所,“裘大哥,怎么样?布料不错吧!”
“不错,不错,不过你做了这么多,我这里也吃不下啊。”
常巧之得意道:“我打算在汉城、广城、陇城都设立布庄,到时候从村里挑几个手艺好,嘴皮子利索的人去当掌柜,以后村里的女人也算有了盼头。”
“如此甚好,只是你以后就长住在青川村?”
常巧之想了想道:“我打算把织布作坊交给我三妹,她现在大了也有能力,以后我只管着各处的账目就行了,咱也早早退休,过上养老的好日子。”
裘大哥哈哈大笑,“能者多劳,你想退休恐怕没那么容易。”
常巧之偏不信这个邪,为了尽快退休,她几乎是手把手地教三丫如何进货,如何推销,虽然江南生产的布料质量更好,但架不住本地生产的布料更便宜,很快拿下汉城、陇城的市场。
广城由于水运发达,常记所生产的布匹只占住麻布的市场,但也够用了。
时间如流水奔腾向前,一晃又是冬去春来,这日汉城李杰给潘知府送来了一份邸报,原来上面竟刊登了他官复原职的消息。
李杰笑着恭喜他,“大人总算守得云开见月明了,想来任命的公函不日就到。”
潘夫子放下邸报,“我本是杜党一脉,待太子上位之后,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借机寻我错处,到时候免不了又是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