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讲学

常巧之从旁边挪来一架梯子登上院墙,高声喊道:“各位是哪里人,无缘无故为何堵我家大门?”

“清河县主!”有文人反应过来,深施一礼,“我等听闻潘大人在此讲学,特来相投。”

常巧之看他们的衣着便知都是学子,说不定已经考中了秀才,“你们弄错了,我们这里村中义学,不对外招生呢。”

“县主,这就不对了,潘大人可是进士出身,却只教授村童蒙学,岂不是埋没了大才,何不广招门生,既为我等解惑,又能收些束修,以解生计之困?”

常巧之一拍大腿,心道:“这家话说得对啊,看他们都颇有家资的模样,想必舍得在举业花钱。”

她又看向短打的村民道:“你们眼生的很,又是从哪里来的?”

“我等是附近乡镇的村民,听说这里有好夫子,特意带孩子过来进学的。”

这年头做什么有比搞教育来钱更快的吗?可怜天下父母心,有多少人为了托举下一代,情愿自己吃糠咽菜,也要送孩子参加科举。

不说别人,单就村里的周寡妇,她就敢拿出几乎全部身家送石头入私塾,其目的是希望孩子不要像祖辈一样,一辈子都在土里刨食吃。

对于大多数有钱中产来说,考取功名是他们唯一的上升途径,自然舍得花大量银子送孩子进学。

有钱不赚王八蛋!“你们等下,我问问两位先生再说!”常巧之赶紧下了梯子,去叫两位夫子,三人短暂地开了一个碰头会。

常巧之兴奋道:“要想咱们的学堂开得长久,不能总靠着我来输血,还是要尽量自我维持、发展,若是能吸引到外资,说不定以后也能成为汉城地界说最好的书院。”

沈夫子笑笑,看向潘知府,“若是为了举业,自然交由潘先生定夺。”

潘知府摸了摸胡子,“有学生自然是好,反正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收就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