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府见常巧之去而复还,再加上来告状的人甚多,便接过柳百户的状子细细看了起来。
原来是柳百户花了几百两银子买下邻村的田产,在核对四至时,却发现另有一波人在,互相一打听,才发现大家签定的同一份田产的白契。
这还了得,几人来寻卖主,才发现早已人去屋空,原主竟是来了个卷包会。
几百两银子的买卖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大家都担心银子不保,便开始争夺田产的所有权,都说自己才是第一个立契的。
周知府问清前后因果后,赶紧命书吏拿来鱼鳞册,找到四至所描述的田产,才发现这片地今天上午刚刚交了契税,已经易了主。
一地多卖的情况时有发生,周知府也曾三令五申一定要及时办理红契,没想到还是被不法分子找到漏洞。
他命苏捕头找到这片田地的新主,众人看到那人手里的红契,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官府只认红契的买卖,哪里会管白契。
至于那不孝子想来已经离开了广城地界,再要寻回银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涉案金额如此巨大,周知府立时下发海捕文书,通知附近府城核查,但谁都知道人海茫茫哪里找得到人,就算找到又如何,恐怕银子也早已打了水漂。
柳百户得知结果,哆嗦着嘴皮子道:“那可是我和翠花好不容易积攒的积蓄啊,就这么没了吗?”
常巧之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朋友间有通财之义,若是你手头紧张,我先挪一笔银子给你应急。”
柳百户也是才知道她也摊上了官司,生药铺子最近赔得底朝天,摆手拒绝,“我俩都有俸禄呢,生活暂时不成问题。”
想到自己被骗了几百两银子,他不禁气得咬牙切齿,“若是让我看见那个不孝子,非得扒掉他一层皮不可。”
可是话说得再狠又怎么样,还是改变不了任何结局,柳百户生气之余,还不忘安慰她道:“你也别着急上火,生意总是有赚有赔的,我还得赶回去呢,翠花估计在家也等急了。”
两人倒也同病相怜,好不容易赚来的钱,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亏了去,搞得拼搏的人生像个笑话。
常巧之劝道:“想开点,钱财乃身外之物,现在最要紧的是翠花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