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契书

中人是种很奇怪的存在,他们在订立契书中并不参与双方的具体交易,而仅仅只是作为第三方的见证人存在。

在乡村,中人往往都是族长、长辈,亦或是左邻右舍等熟人担任,由于村民识字的不多,有时候交易房屋、田产只需在中人的见证下,双方口头承诺,直接结清便可。

但在城里,除了熟人可以担任中人外,包括甲长、牙人等亦都可以胜任,总之,一旦发生纠纷,中人的作用也仅仅只是当个目击证人。

很快柳管家请来了一位牙人,柳大官人、常巧之和牙人来到书房,立下一份委托货运的契书,言明了日后柳家从陇城到广城的货,都由常记货运负责运输。

常大官人还以为常巧之一个村姑,完全不识字呢,故意写下了货物受损之后,需照价赔偿等字句。

初看之下这条规很合理,一个负责出运费,一个负责安全拉到目的地。

但实际上货物的价值与运费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次,而且常巧之并非镖师,在这个官府吃拿卡要、山贼猖獗的时代,一旦货物受损、丢失,常巧之说不定赔得要当裤子。

故而常巧之针对这条,只愿意出三倍运费进行赔偿,再多的话就需额外保价。

保不保价的另说,常大官人很震惊地问道:“你竟识得字?”

常巧之矜持地点点头,“约摸认得几个字罢了。”

时下有士人宣称,“妇人识字,多致诲淫”,读书竟然与贞节拉上了关系,导致很多大户人家的女儿只管在绣楼做女红,并不请人教习读书,终成了睁眼的瞎子。

亦有人大言不惭道:“闺阃之教,与子弟之教不同:子弟欲上知千古,下明当世,然后胸中有所得;妇女则不然,除勤俭和顺、女工、中馈之外,不必令有学识。”

种种言论下,除了上层权贵,家风特别开明的父辈,允许女子读女四书、记账外,大部分的女人都按无才便是德的方法培养。

故而柳大官人惊喜异常,“常姑娘倒真令在下佩服,莫不是令尊延请了西席?”不能够啊,若是这样的人家,如何会卖女儿为妾?

常巧之笑道:“家中哪有银子请西席,这也是小的在外行走,才识得几个字。”

“难得你如此上进,”柳大官人见糊弄不了她,便让牙人重新订立契书,言明了运费、赔偿等具体内容。

常巧之拿起来仔细看过,确定没问题,三人分别在契书上签字画押,然后一式两份,各自收着,柳大官人看她写得一手的好楷体,眼睛都火热了,心下纳她为妾的念头更甚。

中人见此事已完结却没有立刻走,毕竟人请来了还得付花红,岂能白使唤人呢,柳大官人有意给她示好,主动都付了。

待牙人一走,柳大官人笑道:“常姑娘难得来我这一趟,不如就在家里吃了饭再走。”

据柳大官人所知:穷山恶水之地,常有那娶不上媳妇的恶汉,强抢了人家的姑娘,岳家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下女婿之事,或许也可以拿来借鉴一番。

他有心想将常巧之灌醉,再占其名节,这女子一旦失了贞,只能沦为男子的附庸。

可惜柳大官人的算盘珠子拔得再响,常巧之却不配合,“谢过老爷,不过我还得先回家看看呢,时间紧,这会儿就要走了。”

柳大官人苦留不住,又担心操之过急,到嘴的鸭子飞走,只得笑道:“行吧,待下回再说。”于是招手让管家亲送到她出门。

而后,他又来到梨香院,见常大丫正拿着剪子准备裁剪布料呢。

常大丫见他去而复返,心下惊喜不已,赶紧为他斟茶,“官人请。”

柳大官人现在看她很顺眼,有心探问常巧之的情况,问道:“你那二妹怎么回事,会文会武的,倒不像是一个娘生的。”

常大丫笑道:“我那二妹自小与众不同,从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