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常巧之讨好陈氏,也不是陈氏对她们姐妹有多好,之所以对陈氏照顾得如此妥贴,是因为她自嫁到常家,也是奔着过日子来的。
若是常良才有钱,她还能怀疑陈氏是图钱嫁过来的。
可常良才一没钱,二没本事,陈氏嫁过来后,虽然仍不免教训两位妹妹,但那也是穷闹得。
女人一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哺育孩子,而孩子的成长又需要大量资源,在家境贫寒的情况下,陈氏自然会优先养育亲子,对于继女难免哪哪都看不上眼。
为了让两个妹妹过得好一些,这钱还真只能交给陈氏,至少继母有私心,正在努力维持住这个家。
至于她那耳根子软的亲爹,既然那么大方,那就享受着大方带来的后果吧。
常巧之拜托周寡妇只给陈氏炖鸡汤补身体,他爹的伤已经快好了,只要给口饭吃,不饿死就成。
然后次日起,常巧之又带着两姐妹去了镇上,做戏做全套嘛,她们三姐妹还真是来食为天打短工、洗盘子的。
食为天的吴掌柜正愁年前生意太好,找不到不要工钱的临时短工,这不老天爷似是听到他的心声白白送来三个,虽然有两个小了点,但吃的也少啊。
只管中午一顿饭,就能找到这么好的免费劳力,这可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事,不用白不用嘛。
三丫正蹲在井台边洗碗筷,虽然井水不冷,但寒风一吹,手还是冻得生疼。
她很不解地问道:“二姐,为什么咱家不能有钱?”
三丫虽然小,却也看出来了,村民很眼红二姐有银子,她们这次过来洗盘子就是为了遮人耳目,作戏给村民看的呢。
但她就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呢?明明杨家更有钱,怎么没人去堵他家的门?
“人类的情感是很复杂和多样的,咱们有钱,但不足够有钱,”常巧之耐着性子给她解释,“若想不让他们眼红,咱们只能更有钱才行!”
弗朗西斯·培根在《论嫉妒》一书中提到:“人们往往能够容忍一个陌生人的成功崛起,但却难以忍受身边熟识之人的飞黄腾达。”
说白了,嫉妒之情,更多时候是源自我们对周遭亲近之人的仰望与比较,如果两者的关系足够亲近,那么一方的成功只会带来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