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自有苦衷

很快这几人便纷纷赶到乾清宫。

司礼太监金英站出来首先开口,义愤填膺地说:“满者伯夷屡屡侵犯我南洋唐人,残暴不仁,这是对我大明威严的公然挑衅。郑和出兵乃是为了保护我大明子民,何错之有?若此时安抚苏希达,岂不是助长了这些蛮夷的嚣张气焰?依老奴之见,应当彻底攻灭满者伯夷,一劳永逸地解决南洋隐患,强化我朝在南洋的控制。”

杨荣与杨士奇对视一眼,杨士奇随即眼观鼻鼻观心,闭嘴不吐一字,似乎意思是让杨荣发表意见。

在军事动作上的大事,倒也的确是杨荣更有发言权一些。

“臣以为,兴大兵攻灭满者伯夷,所得不足以抵所支,实为不智。”杨荣一语惊人。

“哦?东杨先生细细说来?”朱瞻基让杨荣说说理由。

因为内阁有三杨,时人称杨荣为东杨,朱瞻基也跟着这么叫,而把杨士奇叫西杨先生,杨溥叫南杨先生。至少在三杨同时在场时,这么叫比统统叫“阁老”或“杨爱卿”方便太多了。

“爪哇之地,番人百万,灭满者伯夷后,少不得要广设土司,分领诸夷。我大明得之,其税赋不足以养兵,其百姓也无法役使。”

杨荣说得也没毛病,总不能用船把印尼人拉到南京来上班对吧,那地方百姓又穷又悍,摸摸头就要暴起杀人,收税也收不上来。攻灭满者伯夷,不仅要费钱费人,而且打完了还没有收益,实在划不来。不如安抚一下苏希达,维持住南洋稳定。(猫头按,史载满者伯夷国人好斗,身带一尺尖刀,最憎恨别人摸小孩子的脑袋,如被小孩子的父亲看见,必定拿刀追杀)

朱瞻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又看向赵辉:“赵爱卿有何见解?”

赵辉一句话便坚定了朱瞻基灭亡满者伯夷的决心。

他说道:“南洋多金银矿,得之,可为灭蒙古之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