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药物攻坚成功

在成功完成对1000名士兵的DNA改造实验后,林浩深知此次经历的意义重大。实验虽然让所有士兵安全存活,但仅有30%的药物吸收成功率,这一结果犹如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他清楚,提升药物吸收成功率是提升华国军事力量的关键,必须争分夺秒展开研究。

实验结束后,林浩顾不上休息,迅速投身到对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中。他坐在堆满资料的办公桌前,面前的电脑屏幕上闪烁着各种复杂的数据图表,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不停地记录着关键信息。他将实验过程中每个士兵的身体反应、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出现的各类突发状况都进行了详细分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为什么吸收成功率会这么低?”林浩自言自语道,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思索。他明白,找到问题的根源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他回想起实验中士兵们的不同反应,那些成功吸收药物的士兵与未成功的士兵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尚未被发现的差异。

经过初步分析,林浩发现基因差异可能是影响药物吸收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士兵的基因序列存在着微妙的差别,这些差别或许决定了他们对药物的接受程度。他还注意到,免疫系统的状态也与药物吸收有着密切的关联。那些免疫系统过于活跃或过于薄弱的士兵,似乎更难成功吸收药物。

带着这些初步的分析结果,林浩找到了基地里的AI超级计算机。他将整理好的数据一股脑地输入到计算机中,希望借助AI强大的计算能力,找出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开始分析吧,希望你能给我一些有用的线索。”林浩对着计算机轻声说道,仿佛它能听懂自己的话。

在AI进行数据统计和计算的同时,林浩召集了自己的团队以及华国顶尖的科研人员,共同探讨药物吸收问题。会议室内,气氛热烈而紧张。大家围坐在会议桌旁,仔细聆听着林浩的分析,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基因和免疫系统的影响最为显着。”林浩指着屏幕上的数据图表说道,“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两个因素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一位资深的科研人员推了推眼镜,说道:“我同意林浩的观点。我们可以对成功吸收和未成功吸收药物的士兵进行更深入的基因测序对比,找出那些可能影响药物吸收的关键基因片段。”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随后,团队成员们开始分工合作,一部分人负责对士兵的基因数据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另一部分人则专注于研究免疫系统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在这个关键的研究阶段,林悦的丈夫也加入了进来,并且在研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作为DNA药物的主要研发者,拥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但为了保护他,对外宣称他只是林浩的助手。

林悦的丈夫名叫苏然,他性格沉稳,思维严谨。他加入团队后,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他仔细研究了之前的实验数据,结合自己对药物研发的理解,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

“我认为,我们之前在药物设计时,虽然考虑了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但对于个体差异的考量还不够充分。”苏然说道,“我们或许可以根据不同的基因类型和免疫状态,设计出个性化的药物配方。”

这个提议让在场的所有人眼前一亮。林浩立刻说道:“苏然,你的想法很有创意。我们可以先通过AI模拟不同配方在不同个体中的效果,筛选出最有潜力的方案,然后再进行实验验证。”

于是,在苏然的带领下,团队开始了紧张的药物配方设计工作。他们根据AI提供的数据分析结果,尝试对药物的分子结构进行调整,以提高药物与不同基因类型和免疫状态的兼容性。

在研究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有时候,调整后的药物在模拟实验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实际测试中却不尽如人意;有时候,新的配方会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但苏然和团队成员们并没有气馁,他们不断地调整思路,改进方案。

林浩则在一旁协助苏然,利用自己在AI技术和数据分析方面的专长,为药物研发提供支持。他通过优化AI算法,提高了模拟实验的准确性和效率,帮助团队更快地筛选出有效的药物配方。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逐渐找到了一些规律。例如,他们发现某些特定的基因片段与药物的结合位点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调整药物的分子结构,可以增强药物与这些基因片段的亲和力,从而提高药物的吸收效率。他们还发现,在药物中添加一些特定的免疫调节因子,可以帮助免疫系统更好地接受药物,减少排异反应的发生。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团队终于成功设计出了新的DNA药物思路。新的药物配方充分考虑了个体的基因差异和免疫状态,旨在提高药物的吸收成功率和安全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