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仿佛看到了无数的学子在他的培育下茁壮成长,如同新竹一般节节高升。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这笑容中包含着他对教育事业的深深热爱与执着坚守。
他在心中暗暗想道,也许自己的一生就应当致力于此,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为莘莘学子们点亮一盏明灯,成为那支撑新竹茁壮成长的老干。
贺渊甫的脸上渐渐浮现出感动的神情,他深深地明白,这份礼物不仅仅是一盒香皂,更是一份对学问的敬畏与对他的尊崇。
贺渊甫将那木盒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目光专注而深情,久久都不愿放下。他的眼神中仿佛映照着送礼者那充满期待的目光,那目光中蕴含着的是对知识的炽热渴望,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而他,身为太学的博士,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文化、培育学子的重大责任。这份特别的礼物就如同重锤击鼓,让他内心的信念愈发坚定,愈发不可动摇。
在这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坚守住学问的那片纯净净土,为众多如饥似渴的学子们点亮前行的道路,引领他们走向知识的殿堂,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如此过了许久许久,他才缓缓开口说道:“去传此人入内。”
不多时,刘正轩跟着看门人走进屋内。只见一位五十多岁的清瘦老者端坐在木榻之上,他身着一袭古朴的长袍,那长袍的布料虽不华丽,却有着岁月沉淀下来的质感。
老者的头发已有些许斑白,如同被岁月悄然染上了霜色,梳理得整整齐齐,一丝不乱。他的面庞被时光镌刻出了深深浅浅的纹路,每一道纹路仿佛都在诉说着他在太学多年的沧桑经历。他的眼眸深邃而睿智,闪烁着对知识的洞彻光芒,目光沉稳且坚定,仿佛能看穿世间的一切迷雾。
举手投足间带着一种儒雅的风范,走路时不紧不慢,步伐沉稳,宛如从古老画卷中悠然走出的贤士。微微驼着的脊背,是多年钻研典籍、躬耕学问留下的痕迹,虽已年过半百,却依然在太学中散发着令人敬仰的学者气息。
刘正轩连忙快步上前,向贺渊甫揖礼拜道:“学生刘正轩,拜见博士。”
贺渊甫微微点头,目光如炬,落在刘正轩身上,说道:“起来吧,就坐。”待刘正轩起身坐下。
贺渊甫轻轻抚摸着书案,陷入了沉思,良久之后,他抬眼看向刘正轩问道:“你那拜帖是何人所写?”
刘正轩微笑着回道:“是学生所写,让博士见笑了。”
贺渊甫听了,继续问道:“你所写的是何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