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沈太福来了

这让高宏扬赞叹,轻舟教育有方!三人很快便成为忘年之交!

很快,高宏扬又发现了两人的另一个优点,方家两兄弟,遇到任何事,都习惯用笔记录一番,甚至还会在一旁写上自己的见解。

读书人在书籍之上做批注,是常有的事情,甚至有很多大儒批注过得书籍价值不菲,都不是什么稀奇事。

但是两个十多岁的少年,知道总结记录每天的所见所闻,甚至还添加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这就很让人惊奇了。

在知道两兄弟已经坚持了大半年了,高宏扬真心赞叹两兄弟的毅力。

高宏扬看过两兄弟的记录,整整厚厚的两大本。最开始,两兄弟不知道记录些什么,就是写了些天气如何,又走到了哪里,吃了些什么等等,看得出来,应该是在赶路的过程中所写。

后来渐渐的加入了一些兄长的糗事,比如说没找到好的餐馆,让大家吃了一顿难吃又昂贵的饭食等等,其中还夹杂着兄弟间的说笑。看得出来方家兄弟的感情极好。

高宏扬甚至还从方旭瑜的记录中看到,他在一处城镇看到一个女孩头插草标,跪在路旁。

当时他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为此专门去问了母亲,才知道这是卖身为奴的意思。等他得了母亲的允许,去买那女孩的时候,却已经找不到她了。

为此,方旭瑜难过了许久,其中不仅记录了方旭瑜的心情,还记录了轻舟劝慰他的话。

轻舟说,人生在这世上,有各种各样的苦难,我们都是普通人,心怀善意,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是对的,但是,我们又不是圣人,如果错过了,也不必为此懊恼,只需要做到问心无愧就好!

轻舟对方旭瑜说,她希望方旭瑜做一个心有善意能踏实做事的人,却不是一个脆弱又善感的文人。

高宏扬看到这种直白话语,记录在装订好的册子上,脑海中勾勒出轻舟说这番话时的样子,心中赞叹,东家对方家的兄弟的教导,果然是渗透到一言一行每时每刻当中,润物细无声,大概就是说东家这样的人吧!

......

高宏扬深受方家兄弟的启发,读书多有进益。

吴知县对高宏扬的印象非常深刻,高宏扬叠衣为座,案板作桌的细心举动和一笔好字,都让吴知县记住了这个中年童生。

让人带口信给高宏扬,让他参加今年的考试!

这让对科举举业已经死心的高宏扬,重燃斗志!一边给轻舟当掌柜,一边加紧温书备考,整个人都清瘦了不少,但是精神十足。

轻舟虽然看重高宏扬,却没有阻人家青云志的心思,甚至还给高宏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这让高宏扬对轻舟又添加了一份感激。

有道是大恩不言谢,高宏扬将轻舟的这份恩德,默默地记在心里,以图后报。

很快高宏扬离开,方旭瑾和方旭瑜两兄弟接手了货铺的事务,但是轻舟给两人一个底线,不可因此耽搁了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