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重新燃起练功的欲望

静雅与高先生 水果阿兰 1365 字 22小时前

“你就放心吧,我定会如守护珍宝般,紧紧盯着咱那宝贝女儿,不让她轻易被外界的喧嚣所诱,踏入那些无谓的疯跑之中。然而,细细想来,自高先生踏入我们的生活门槛后,咱家闺女仿佛被施了神奇的魔法,性情大变,对学问的渴求如同春日里的小草,迅速滋长,更能在书桌前稳坐如松,这份转变,真是令人既惊又喜。”静雅的母亲说着说着就又夸起自己的宝贝女儿,在她眼里,女儿是最优秀的。

父亲听着妻子夸奖女儿也来了情绪,接着又开始抱怨妻子没有看住女儿:“说起来,高先生不仅点燃了静雅求知的火花,还揭开了她另一层神秘的面纱。你可曾想过,咱家闺女何时练就了一身不凡的武艺?那日天津之行,她悄声告诉我,那些看似无拘无束的日子,实则是每天都出去,在一位隐世高人的指导下,默默研习武艺,说是防身术,这事咱们怎么一点也不知道,你还说一直盯着女儿,她一天到晚在外面接触的什么人你都不知道,要不是她跟我说了这些,我还蒙在鼓里呢。”

静雅的父亲说完这番话,母亲惊讶地睁大眼睛,嘴巴也随之张开说不出话,她真是不知道女儿整天出去干嘛了,只是自己对她有点放纵,半天说不出话。

突然恍然大悟般:“至于她习武之事,我确实一无所知,想来是她有心,不愿让我们过多担忧,每次归来,那身汗水,我只道是玩耍所致,未曾深究。都怪我疏忽了这些。”

“这丫头,心思细腻,行事低调,若非那次意外遭遇黑帮,她见我忧心忡忡,方才吐露真言,让我既惊讶又欣慰。”静雅的父亲继续道。

母亲:“你这样一说,我突然想起来了。那天高先生初至之日,我遍寻静雅不得,最终在那棵参天枣树下,发现了她轻盈的身影,坐于树梢之上,宛如林间精灵。那枣树之高,寻常孩童难以企及,她却如履平地,若非亲眼所见,实难相信。当时我心急如焚,只盼她速速下来,未及细想。而今想来,她那一跃而下的矫健身姿,正是她深藏不露的武艺之证,让人不禁感叹,咱家静雅,真是藏龙卧虎,未来可期。”

父亲:“这孩子那脑袋瓜子里装满了奇思妙想,主意一个接一个,不知道哪天又出来一个馊主意。但正因其心智之活跃,思绪之纷飞,我们作为孩子的引路人,其角色便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欣赏她那份敢于探索未知的勇气,更要如同细雨般,时刻温柔地提醒与浇灌,确保她脚下的路既宽广又坚实。

另外,我们需化作智慧的灯塔,在她扬帆远航时,照亮前方的暗礁与迷雾,让她在追梦的路上,既能勇往直前,又能规避那些可能让她迷失方向的浅滩。提醒,并非束缚,而是爱的一种深沉表达,是希望她能在成长的旅途中,既保留那份纯真的勇气与创意,又能学会审时度势,明辨是非。

因此,每当她跃跃欲试,准备迈出新的一步时,我们不仅要给予鼓励的目光,更要以耐心和智慧的言语,轻轻点拨,让她在尝试与冒险的同时,也能明白何为责任,何为后果。如此,咱孩子便能在成长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又不失方向,用她的智慧和勇气,绘制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那份细腻入微、又坚定不移的提醒与守护。”

闻听丈夫那番深思熟虑的话语,静雅的母亲心中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她轻轻吐出一口悠长的气息,眼神中满是对静雅未来的筹谋与关怀:

“我始终觉得,咱们的女儿静雅,如同温室中精心培育的花朵,外界的风雨或许过于猛烈。既然她现下对远游求知的兴趣尚显淡薄,何不让她静心于高先生的学问殿堂,将文化的甘露细细汲取,让心灵的土壤更加肥沃?即便是偶尔的出游,也需在我的目光所及之处,如同风筝之线,紧紧牵着,不失其安全之锚。待她年华渐长,寻觅一桩门当户对的良缘,我们便可安心将这份珍爱交付,让幸福的种子在她的人生里生根发芽。”

“你说得极是,夫人。”

静雅的父亲颔首赞同,眼中闪烁着对家庭未来抱有极大希望,“我离家在外,心中最牵挂的莫过于家中安宁。静雅若能习得些许武艺傍身,不仅是对她自我保护的一种强化,更是她成长路上的一份坚实盔甲。此等小事,若能让她在必要时挺身而出,保护自己与家人,那便是最大的福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