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你等一下,我去送送叔,叔,我送送你,”王三说着跟在王大夫身后走了过去。
“不用了,还让你娘躺地上呢!以后你再这么混不吝的,路过我家门口我见你一次打一次,”王大夫说完狠狠的瞪了王三一眼。
“叔,不会了,我再也不敢了,”王三低头哈腰的保证。
“腰杆儿直起来,你娘没给你生的残废了,我老王家的子孙可没有这种点头哈腰的,都是挺直腰杆做人的,”说完就直接走了,留下王三一个人照顾他老娘。
村子没多大,王三家的事情很快就在村子里传开了,吃了晚饭,大家习惯性的在村里的树下坐上一会儿,这里就有人聊开了。
“听说今天王大娘又被王三给气晕过去了?”村里的长舌妇张燕说道。
“可不是,一回家没说上几句话他娘就被他气得喘不过气来了,”王三隔壁的英子接话道。
“哎!你说养这样的儿子有什么用?到老了棺材本儿都让他输光了,还回来一次被气一次,王大婶也是个可怜的人,”朱大婶说到这叹了一口气。
“大婶,你叹什么气?你家的日子过得滋润着呢?听说赵大家的被赶出来,你家兰子还送了不少好东西去?”张燕八卦的额看着朱大婶问。
“人家家里遭了困难,可不该帮衬一下,以前村里谁家有事,赵大可没少帮忙,我家兰子生孩子的时候秋娘也是帮过忙的,”朱大婶说。
“你老是个记情的,”张燕听朱大婶这么一说,讪讪的回了一句。
赵正财以往在村里也是乐善好施的人,村里人现在唯一一条可以通牛车进城的路还是赵正财带头出钱修的,那时候大家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才把这条路给修好了。
张燕家的当初也是沾了这条路的光,她男人能在镇上做点小买卖,现在家里日子才稍微好过些。
赵大家的出事她家并没有人去看过,帮衬过,村子里大多数人都只抱着看好戏的态度在看待这件事,也有落井下石,嫉妒赵大家以前过得比大家都好,现在没落了,比不上自己家了。
村子里大家乐得看热闹,秋娘和春儿吃了晚饭将屋后的空地打整了一番,现在后面的空地越来越宽了,看到这春儿又想起了买地的事。
看着前面摇摇欲坠的破茅草屋,春儿忍不住心里叹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