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至五时,逐渐暗淡下来,天空中鬼子飞机也回窝啦。弟兄们趁机纷纷点起火把,两条浮桥已基本连通,船上木板已铺设得差不多了,因船只够多,所以架了两条浮桥。而这时,从各城门汇聚而来的百姓和战士在江边形成一片人潮,黑乎乎数不清,估计有几万人,大家都焦急的等待着浮桥铺设完毕后才赶快通行,见浮桥快要完工,人群越发躁动不安。
杨志和萧司令还在急切的等待着沙洲北岸的消息,不知陈团长那里架桥进度如何,前不久,杨志唯恐那边船只不足,又将此处多余的百艘大船调派过去。
正在众人焦急不安之时,江面上转行过来一艘巡逻艇,快速地开到岸边。高杆龙跳下船头,向杨志汇报说:北边江面较宽,幸亏杨志又调去了一百多艘船,不然船还真不够。他回来旱已不到五十米,现在应快完工。耽误了时间主要是因为陈团长船队刚到那片水域,便被北岸的第一军部队发现了,一下开来了一个营兵力,开始向船队射击,陈团长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以强大的火力压制对方,直接冲上岸,吓得对方全部撤了下去啦。我们的弟兄还伤亡了十几个人,对方倒是没有伤亡,主要是跑得快,加上我们没有对人射击。
杨志和萧司令听完汇报,又高兴又气愤。两人快速商议后,一致同意可以让百姓过江了,但必须控制秩序,要是大家蜂拥而上,不但容易踩踏、拥挤落水,还可能载重过大,浮桥沉水。于是决定,派宪兵特务营的机枪连,守在桥头,有争渡夺路上桥不守秩序者一律就地枪决。
机枪连的宪兵弟兄端着十多挺捷克轻机枪,杨志同样令特战连弟兄端着花机关和轻机枪,排列在岸边,控制着两个桥头,枪口朝骚动的人群,杀气腾腾。人们一看这架式,不由得后退。
萧司令一声令下,人群开始有序上桥,并迅速向沙洲跑去。杨志令高杆龙带着三营一个班的弟兄在引路,将百姓们领到陈团长的浮桥处,再回来。
由于组织有序,人们过桥速度非常快,半个小时不到,江滩上便空了一半人,毕竟江面只有200来米,又有两条浮桥,通行能力快且多。又过了半个小时,掖江门方向涌出数千将士,领头的居然是一位将军,来到近前一看,萧司令认出了是72军军长孙元良,只得上前打招呼。孙军长感慨的说道:“铁侬兄,还是你老谋深算呀,早早在这布下浮桥,可是功德无量啊。”,萧司令谦虚道:“哪里,孙兄过奖啦,这都是杨志兄弟的功劳。”说完一指杨志。
“哦,难道是这位兄弟建的桥,那是强将手下无弱兵,你们宪兵部都是好样的。”孙元良还在眉飞色舞地说着。
杨志知道这是个着名的“逃跑将军”,几乎每战皆逃,却凭着黄浦一期的资格还不断升官,便对他没好脸色,冷冷地说道:“孙将军快请过桥吧,晚了就来不及啦。”
“好好,多谢小兄弟提醒,铁侬兄,兄弟先走一步了,后会有期”冲萧司令拱了拱手,灰溜溜地带着手下,快速跑过浮桥。
这时撤下来的部队越来越多,秩序越来越乱,很多部队的主官已找不见人了,全靠基层连排长约束着。这时又有数千士兵蜂拥而来,齐齐冲向桥头,所谓兵败如山倒、军心涣散便是如此。杨志见此情形、场面要乱,从一个宪兵手中端过捷克机枪,对着溃兵上空便扣动扳机,“”哒哒哒”剧烈的机枪声吓得士兵们全都停住了。杨志高声大喝道:“全都不许动,军官出来组织一个班一个班过桥,谁敢胡来,就地枪决。”萧司令也端着花机关对空扫了一梭子,同样大声喝道:“我是宪兵司令萧山令,有不遵令者,不守序者,格杀勿论。”
溃兵瞬间老实了,在排长、班长们的指挥下,十来个人一组,匆忙过桥。到晚上八时许,杨志估计已过了四五万人啦,虽然此时还是不断有士兵和百姓大量涌来,但心情已不再沉重啦。
这时一名宪兵参谋神情紧张地从清凉门方向过来,对萧司令报告:“报告司令,罗团长说,51师和58师很多部队见鬼子已经攻进城就都跑了,敌人攻击猛烈,罗团长快守不住了,请求派兵支援。”
“好,你去回复罗团长,我马上派部队增援,请他务必坚守阵地。”萧司令大声回复道。说罢叫上周团长,就要亲自带教导队前去增援。杨志立刻拉住他,说道:“萧司令,这里离不开你,还是我去吧。”
萧司令想了想,便同意了,叮嘱要杨志保重。杨志便下令特战连的弟兄全体到上岸集合,200余位特战连的弟兄精神抖擞地在岸上列队完毕,静等着下令出发,却见杨志转身走向溃兵们,高声叫道:“是男人都站出来,跟我去打鬼子,保国卫民是军人天职,你们自己看看,还象个军人吗?”。要说华夏军人真不乏勇敢之辈,他们之所以败逃是因为长官先跑了,无人率领、无人指挥,不知如何是好,只好一味随大流跟着跑。这时听杨志一号召,群情激愤,数千人立时全部拥上。
小主,
杨志见许多士兵身上有伤,枪只也差,机枪更是没多少,便再次喊道:“有伤的不要来。有营长、连长的军官先上前来。”一下跑上前来四五十个连长,营长只有两个,杨志命令他们去挑人和好的枪支,未选中的人将枪械和子弹全部交出来,给上阵的弟兄们用。这些连长们和溃兵们都是刚从战场上撤下来的,经验丰富,知道情况危急,见到有人组织、有领头的了,皆雷厉风行地执行命令,也不分部队隶属了,三五群地迅速整合到一起,连长们汇报上来,居然有2100多人,杨志便将其分为十个连,一个连100来人,从一连到十连,分别任命了正副连长。杨志领特战连和1连2连为一营,由一个87师的王营长指挥3-6连为二营,一个教导总队的赵营长指挥7-10连为三营。
杨志随后开始鼓舞士气:“我是宪兵司令部的中校主任参谋,前两天在当涂全歼了鬼子国崎支队,不信可以问萧司令和我们特战连的弟兄,看见我们的枪械装备了吗,全都是缴获鬼子的。所以鬼子并不可怕,甚至更怕死,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可以全部干掉他们。你们都是从尸山血海里拼出来的,还怕那些狗日的小小倭寇吗?拿出军人的气势来,拿出男人的勇气来,干死小鬼子,掩护乡亲们过江,有没有信心!”杨志奋力大吼一声。
“有...有...有...”阵阵雷鸣般的怒吼,声震云霄。这些溃兵们在前线打生打死,许多战友与鬼子同归于尽,却莫名其妙被通知撤退,早就觉得窝囊透顶,都憋着一股怒火,此时被杨志激励着满腔沸腾,齐声怒吼。
接着杨志让特战连的弟兄和797团三营的弟兄将身上的罐头、面饼、饼干、甚至还有鸡肉,分发给这些早已饥肠辘辘的士兵。萧司令见状也令宪兵们搬来许多干粮和水壶给大家,皇帝还不差饿兵,吃饱了才有力气打鬼子。
分发完毕,杨志见每人都吃上了,就下令道:“好,时间紧迫,弟兄们边走边吃。我率一营突前,王营长率二营为第二梯队,赵营长率三营为第三梯队,依次前进。各位弟兄记住各自番号,跟上队伍,尽快认识身边的弟兄,好一起协同作战。出发!”
杨志率领着一个加强团的兵力向水西门增援而去。萧司令心中感慨“小子了不得,天生的帅材,将来不可限量”,随后,对着剩下二十来个连长,大声下令“你们在此等候,还有溃兵下来的,再挑选组织精锐留作预备队,以应对意外,明白了吗?”
“明白”二十多个连长们齐声应道,并自觉得开始维护过江秩序。不停地有溃兵和大量百姓出来,除了过江的之外,这些连长们又拉扰起5000多人的队伍,营连级军官又增加到四五十个,在萧司令的组织号召之下,江滩上的人流和过桥秩序井井有条,毫不慌乱。半夜之后,估计最少过江了三十余万百姓和六多万士兵。此刻的萧司令不由得仰天大笑,感觉活了半辈子也未如此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