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说服

川卒 梅沙闲士 1836 字 3天前

杨帅吩咐杨汉玉和陈亲民暗中进行行动准备后,就带着杨志、杨北魂和十几名卫兵策马向京城飞奔而去。这去还有20多公里路程,已天近傍晚需得加快速度。近一个小时后,众人来到中华门,城门口已是戒备森严。中华门的防守任务主要由88师的补充旅第一团承担?,城门处有一个排的士兵正荷枪实弹、仔细地检查着每个进出行人。当值的排长是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远远听见马蹄声,就带着手下严阵以待的来到路当中,见马队临近,便大声喝道:“马队停下,接受检查!”

杨帅勒住马、缓缓驰到年轻排长面前,居高临下地应道:“我是国民革命军20军中将军长杨深,有紧急军务进城。”

年轻排长一听,连忙立正敬礼,恭敬地说道:“报告将军,非常时期,冒犯了,请将军出示证件。”

杨帅并未责怪,反而十分欣赏这个年轻的排长,边掏军官证边赞道:“你这个小娃儿做得对,88师不愧是精锐之师,个个做事都有章法。给,这是我的证件,其他人都是我的护卫。”

年轻的排长毕恭毕敬地双手接过证件,打开仔细看了看,双手递还给杨帅,又顺便查视了杨志等人一番,才敬礼说道:“杨将军请进城”,随即向后一挥手、对手下弟兄大声喊着:“全体都有,敬礼!恭请杨将军入城。”

中华门,原名聚宝门,是明代金陵都城城墙的十三座城门之一,坐北朝南,城门前后有内、外秦淮河横贯东西,南通长干桥,北连镇淮桥,不仅是金陵老城南的交通咽喉所在,也是明代都城地理位置上的正南门。她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古代防御性建筑的杰出代表,在世界城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的堡垒瓮城,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中华门布局严整、构造独特,建有内瓮城三座,每两道城墙间设瓮城,瓮城呈“目”字形结构,每个城门都有双扇包铁门和可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内设有栓槽,用来供木栓紧闭大门所用。主城门分为三层,共有二十七个藏兵洞,可以藏兵三千余人。

在门守军的礼送之中,众人策马沿着目字型的内瓮城,通过了四道门垣,来到中华路大街上,继续向清凉山的宪兵司令部驰去。此时天已大黑,众人只能借街道边的灯光,控制速度向前骑行。半个多小时后众人来到水西城门内侧,见前面一片火把,近百名宪兵装束的士兵正列队在城门内侧,一个个子不高的军官正在训话。杨帅借火光认出了正是宪兵少将司令萧山令,便在马上高声叫道:“铁侬老弟,我是杨深,有紧急军务找你商谈”。

萧司令回头看见杨帅一行人马行色匆匆而来,便大声应道:“啊,是子惠兄啊,好久不见。你稍等一下,我把这边安排一下。”回头叫过一个连长按吩咐带领部队离去,就和一个上校军官一同迎了过来。

杨帅与杨志等人下马来,与萧司令、罗团长相互敬礼后,萧司令关切地问道:“子惠兄,你怎么还没有走?是碰上什么难事吗?”说着,一指旁边的上校军官,介绍说:“哦,忘了介绍,这是我们宪兵第二团团长罗友胜上校。罗团长,这是20军中将军长杨深将军,他的20军上个月在淞沪是打得相当出彩啊,杨长官更亲临前线指挥,委*长是亲命嘉奖呀。现在人人都夸川军了不得哦。”

萧司令给两人作了介绍,罗团长恭敬地敬礼,赞道:“卑职听说了,20军的弟兄们视死如归、浴血沙场,世人称颂;杨长官更是亲冒矢石至一线指挥,堪为军中楷模,卑职敬昂万分。”

杨帅开心地说道:“罗老弟,谬赞啦。”,又指着杨志和杨北魂给两人介绍:“这是我本家侄子杨志,这是犬子杨汉烈。”,两人立即向两人敬礼问候“萧长官好、罗长官好”。

萧司令恭维道:真是虎父无犬子啊,都是少年英雄,子惠兄后继有人呐。好了,我们就不要在外面喝西北风啦,先到罗团长团部谈吧。”

宪兵第二团团部就在城门边上,在罗团长引路下,几位来到了团部,进了正屋。陈团长吩咐勤务兵上茶,各人坐下后。萧司令十分关切地问道:“子惠兄,现在形势紧迫,你们还没走,是不是有什么难事。我知道你们20军这次损失惨重,肯定有不少困难,需要帮忙的话,老哥千万不要见外,只管开口,无论是公是私,只要我能做到,绝不推辞。”

杨帅听后很是感动,真诚的说道:“老弟的好心,老哥我感谢万分。还确实有事需要老弟帮忙,而这事只有你能办到。你放心,我杨子惠可不是为了个人之私找你。这次要你帮忙的,是关乎京城上百万百姓和十多万将士生死的大事,是救国救民的大好事,我们谋划了一个行动计划,只要你老弟答应帮忙,就算成功了一半。”

萧司令闻言悚然一惊,顿时严肃起来,问道:“难道是和京城防御有关的,老兄是不是有上好的奇谋妙计,快说来听听,只要能保住京城、保住城中百姓,我萧某一定万死不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帅叹息了一下,说道:“我啷个有那个本事保住京城啰,如今小鬼子的攻势之盛,你又不是不晓得。我就算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啰,我只是想帮帮城中的百姓和将士们而已,免得我们牺牲太大。我们的想法是......这样,杨志你来讲,我怕讲不清。老弟,这个计划是他搞出来的,让他来讲更清楚。老弟你不要小看啰这小子,在陈家行、在浒浦镇、在梅李镇,他参战以来,带着一个连就干掉了鬼子三个大队、有三千多鬼子哦。他还是个神枪手,亲手击毙的鬼子少佐军官、大队长、中队长就不少于十个。更厉害的是,他准确地预判了鬼子的北路进攻路线,在常熟以东、昆承湖一带破坏了鬼子的包抄我们后路的阴谋,保住了我军左翼集团的撤退通道,成功地撤到了吴福工事,要不然肯定会被鬼子抄了后路,死伤惨重的。这小子有勇有谋,是个奇才咧。”

萧司令和罗团长闻言悚然起劲,惊奇地问道:“一个连干掉了三千鬼子,还亲手击毙了十几个大队长、中队长,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杨帅得意洋洋地说道:“可不是我老杨吹牛自夸,你们要是不信,可以到我20军去,随便找个人问一下,上到我这个军长、下到做饭喂马的,哪个不晓得,哪个不夸赞的。”

萧司令和罗团长这时看向杨志的目光不一样了,透露关注、赞扬和钦佩,萧司令用信服地口气说道:我相信老哥是不会信口开河的,杨连长有如此谋断和胆略,这个行动计划定然对我军大有益处,请杨连长详实地说说。”

杨志严谨地说道:“萧长官、罗长官,那我就斗胆说一说,若是小子无状、出言不逊,有得罪上官的不当之处,还请两位长官海涵。”

接着杨志便将此后一个月京城保卫战的发展进程和即将面临的险情,做了详细地分析和预判,最后才说道:萧司令、罗团长,前段时间统帅部就京城防御是战是退,已多次研究过了,刘长官、顾长官等大多高官们都主张撤离、保存有生力量,以空间换时间,连德意志顾问团也是这样的建议。特别是白长官断言,京城在战术上就是一块绝地,在鬼子水陆空的围攻之下是守不住的,不如保存实力、以待来时,白长官可是有小诸葛之称的,他的主张是极为睿智的。再说句大不敬的话,最高统帅大人是受小人蛊惑和九国公会那些洋人的蒙蔽,举棋不定、所托非人呀!那个唐某人是什么心思,萧长官应该比我更清楚,沽名钓誉之辈,枉顾我百万军民性命于险境,只为其一己之欲。京城防御战术布局,可谓是漏洞百出、不堪一击,外围防线如同虚设。我敢断言,一旦鬼子发起猛攻,不用数日,就能兵临城下。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可怜我十余万英勇的将士们,洒尽鲜血也无法浇灌胜果。可怜我城中数十万百姓将亡于那人高唱的“与城共存亡”高调,和所谓“破釜沉舟”的愚蠢之举。

这绝不是我危言耸听,萧长官,您或许不知,鬼子从淞沪一路攻掠而来,所到之处哀鸿遍野,常州、广德、苏州、无锡等各个城镇一片焦土,成千上万的平民百姓被鬼子残忍杀戮,惨不忍睹。我的萧司令、萧将军呀,前有甲午时代屠城惨案的历史鉴证,现有苏沪各地的罪恶现行,你一定要相信,那些穷凶极恶的鬼子冲进京城这样的锦绣之地,绝对会干出令人发指、举世震惊的罪行的。

萧司令是保定军校出身的老资格宿将,对杨志分析的京城防御战术布局是深有同感的,但身为纯粹的职业军人,对鬼子大肆屠戮平民百姓的恶行还是不敢想象,但杨志对鬼子扭曲心态的剖析及列举的事实,又不由不信。这时,罗团长却已经坐不住了,着急地问道:“那杨连长的行动计划,是不是专门解决这个危局的,你快说说看。”

于是,杨志又将围歼国崎支队、利用其船只架设浮桥,设立安全撤退通道的计划仔仔细细地说了一遍。并断言从京城西南面渡江,绕道攻占浦口的国崎支队,对下关渡口渡江撤退的威胁最大,只要打掉这支从后绕袭的鬼子部队,行动胜算至少提高五成。而另一部分从镇江北渡的鬼子13师团一部,一是要攻击扬州,二是要攻击滁县和切断冿浦铁路线,距离较远,暂时威胁不大。说到最后,杨志是泣声恳求萧司令予以大力支持。

萧司令听后深受感动,终于被杨志说服,下定了决心:孙子有云: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矣。无论战局如何,先做好退路都没有错,我辈身为军人就是保国卫民,更不能枉顾百姓。杨连长你这个计划可行,真要做到了,就是千秋之功、万世之德,功德无量啊,我萧某人一定全力以赴。但有些行动细节我们还要仔细研究,尽量做到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