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春汛

霜华刀 周敬之 1471 字 4天前

百官能说什么吗?不能。皇帝勤政爱民,吃点好的,过分吗,不过分吧?

宋泽浩看着两位老臣,和颜悦色地说,“朕要你们商量着,拿出个治河的方案。荆江不治不行,治成现在这样更不行。”

“是。”

“就在朕这里,陪朕用膳,我们三人今天就把大概的方向定了,具体的方案,七天之内呈上来。”

“是。”

“这次水患有多严重?”

“回陛下,不是很严重。”袁星书道,“到今天为止,还没有饿死人。”

宋泽浩满意地点点头。

宋宜嘉亲自布菜,以鲍汁扣山参、佛跳墙为头菜,共一百零八碗。

天玑和尚伤愈之后,依旧念念不忘荆江百鬼。净岩禅师觉得这是他的业障,加之春汛再起,哀鸿遍野,也想普度众生,便带着天玑和尚,昼夜不停,来到了荆江。

净岩于后山百年修行,极少踏入红尘,但一路南行,民生之艰还是大大超过了他的预料。

洪水退去,留下的是无尽的哀伤与绝望。一些百姓,全家被洪水整个卷走,只留下一串串的脚印,在泥泞中诉说着曾经的挣扎与无助。另一些家庭,虽然有人幸存,但亲人却已阴阳相隔。他们站在废墟之上,泪水与雨水交织,哭喊声与风声共鸣,形成了一曲人间最悲凉的交响乐。

幸存下来的百姓,不得不依靠残存的树根、野菜充饥,甚至有人开始食用洪水冲来的动物尸体,这无疑加剧了疾病的传播。伤寒、痢疾等传染病迅速蔓延开来,即将形成瘟疫。

荆城中设有粥棚八处,每处架锅十口,每锅下米五斤,熬粥一百五十斤。粥棚每日开放,早上四处,晚上四处,一日一次。

小主,

每人每次只允许打一碗。

粮仓基本被毁,救援的官兵还在路上。

有民间自发组织的队伍,在废墟中翻找食物,甚至冒险进入洪水退去后的泥潭,寻找可能存在的鱼虾。集中起来一点点少得可怜的食物,尽量分配给老人和孩子。

净岩禅师扔掉了手中的禅杖,开始治病救人。

天玑和尚跑遍荆城内外,搜罗所有能用的草药,架锅熬药。

夜幕降临,筋疲力尽的净岩禅师靠在一块石头上,陷入了深深的思绪中。

“师父,城内又有怨魂夜哭,要不要去超度?”

净岩禅师摇了摇头。

天玑和尚大为意外,惊愕地问,“为什么不去呀,师父?我们这次就是来超度这些鬼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