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几个客观情况颠来倒去了几分钟,我终于理出了那个最后的逻辑——
刘晓星和她辅助的人是来调查的,不过调查的重点不是六号基地,而是和他们一起的接管人员。
我不知道、或者说暂时想不出他们要查什么,不过既然存在某种对立关系,就说明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部分——可惜我现在已经无法思考了。
之前的“阻断器”发热不是错觉,因为在我做了这一整段的逻辑思考之后,它已经发热到、几乎快要将我烫伤的程度了!
“应该找时间让李智勇加个散热装置……不对,应该尽快把大脑的问题解决才是正事……不对不对!发热……发热……”
我乱七八糟的琢磨着,隐约感觉抓到了某种关键,可细想又好像只是错觉。
这短暂的思考让“阻断器”变得更热,无奈我只能先掐断思路,又随手抓起一袋凝胶,敷在后脑进行物理降温。
等到温度降下来,已经是五分钟之后了。
不过好在我放弃二号点位,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现在总共还有22分钟可以用来赶路。
接下来的过程还算顺利。
我用那盏圆球小夜灯照明、搭配画在纸张背面的粗略地图,只用了不到19分钟,就赶到了三号点位。
三号点位在C3区、靠近D3区的一侧。
虽然没有发生战斗、或者出现尸体之类的,但因为在靠近通讯机房和能源室,所以还是值得“介绍”一下的。
不过我选择这里的主要原因,是下方的路口连接着C3、C2和D3区,而D3区的左右两侧、是掩护【巢】的仓储室。
为了方便人员通过和货物运输,这部分的路修的特别宽,这一点从走廊上方有两排吊灯就看的出来。
空间宽敞,意味着拍照的角度更多。
不过我还是没敢托大,利用提前赶到的三分钟空隙,打开周围的几道格栅后、依次把相机探出去拍了几张。
确定拍摄角度可以覆盖整个路口之后,我才在一道格栅旁边侧躺下来,静静的等了半分钟左右,就听见下方传来电动轮椅的“滋滋”声。
“来了!”
我连忙打起精神拿起相机,按照之前实验的角度、探出去连按了几次快门之后,又轻手轻脚的换到了另一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