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神色古怪的看着那张纸,虽然纸上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怀疑”,但我现在的第一反应就是怀疑。
我相信陈禹含,但我根本不认识她的笔迹,也我不记得自己做过这种布置。
不过在我看完全部的内容后,这种怀疑就烟消云散了。
这些内容主要分成三部分。
最前面的几段,是对我目前处境的简单介绍,包括我此刻的位置、庄湘的位置、出发去蜂巢基地的时间点,以及接管人员已经抵达的情况。
接下来的几段,是一个简单的盯梢计划,也就是我在未来47小时内要做的事。
不过真正打消我疑虑的,是最后、也是所有内容中篇幅最大的——我在“聪明”的时候,对“入侵事件”的各种分析和猜想。
哪怕只是通过潦草的文字,我都能感受到那种缜密的分析、丝丝入扣的逻辑——以及我在分析的时候、一些习惯性的口头语。
口头语的模仿不难,但每个人组织语言的习惯不同,在这么大的篇幅里、所有口头语出现的位置、都完美贴合我的语言习惯,“他人模仿”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带着新的判断,我又重新看了一遍“计划”的部分,然后带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轻轻往前爬了两三米之后,果然看到了通风口。
通风口的下方,就是从C1区去往A区的闸门、也就是我之前被炸晕的地方。
借着下方的吊灯,能看到俘虏的尸体已经被清理,虽然还残留着一层淡淡的血迹,但能看出地面被打扫过,光溜溜的没有任何杂物。
随后我按照计划,把那颗碎石从通风口的格栅缝隙扔了下去——这是给李智勇的一个信号,代表通风管道中的我已经苏醒,计划开始正式执行。
不过信号归信号,眼下的六号基地异常忙碌,所以我也不知道,李智勇什么时候能收到这个信号。
于是我又趁着这段时间,咬开了一袋食用凝胶、边喝边重新看了一遍“分析”的部分。
之前相对清醒的时候,我和李智勇研究过这次入侵事件,所以“分析”中的大部分内容,我都还算是比较熟悉。
但在最后有个新的猜想,是我之前从未考虑过的——如果这次入侵、甚至接管人员都和E.C.S.O有关,那么或许整个“入侵行动”都是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