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乃立二十四治,复增置四治,以应二十八宿。
正气下通,以六十甲子生人入属各治,每治立仙官、阴官及祭酒之曹分司之。
其诚敬忠孝、积功累行者,仙官录其善。其悖逆奸贪、恣肆狠戾者,阴官纪其罪。
由是善恶之报,捷如影响,蜀民感化。
更定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名山品秩,各置神司守。
真人还至苍溪云台山,谓长曰:“此山乃吾成功飞腾之地。”
遂卜居焉,潜修九还七返之功。
一日,复聆昔日鸾佩仙乐之音,真人整衣叩伏,见老君侍卫森罗,于云中徘徊不下。
真人再拜泣曰:“臣夙承宝荫,亲授秘文,乃奉天威,战鬼行化,功成退居于此。今飚驾再至,不获下降,意者大道离臣,臣其为尸败乎?”
老君命使者告曰:“卿之功业,合得九真上仙。吾昔使子入蜀,但区别人鬼,以布清静之化。
而卿杀鬼太多,又擅兴风雨,役使鬼神,驱驰星斗,震荡山川,阴景翳昼,杀气秽空,此非大道好生之意。
上帝责子之过,所以吾不欲近子也。
且居世间,勤行修谢日月星宿、气候阴阳本命使者。
谢过之后,更修三千六百日,吾待子于八景宫中。”
言讫,圣驾遂去。
真人谨依告文,与长迁鹤鸣山,谓曰:“阳山有白气,必妖也。当往治之。”
行值十二神女于山前,姿态妖艳,因诘其由,神女答曰:妾等实土地阴灵也。
真人问:“此地有咸泉何在?”
曰:“前有大湫,毒龙伏处其中。”
真人以法召之,不出,遂书一符,化为金翅凤,向湫上盘旋。毒龙惊畏,舍潭而去,湫旋涸竭。
真人插剑直下成井,遂复咸泉。
金翅凤泊於南山之上,后人呼为凤凰台,乌雀至今不敢栖其上。
神女各捧一玉环来献曰:“妾等愿奉箕帚。”
真人受其环,以手抚之,十二环合为一枚,谓曰:“吾投此环于井,能下得之者,应吾夙命,如其请也。”
神女竞解衣而入,争取玉环。
真人遂掩之,盟曰:“永作井神,勿得复出,免为生人之患。”
真人方治咸泉,道逢猎者,教以勿行杀业,授其汲咸泉煮盐之法。
其井深五百四十尺,阔一丈,日得咸泉四十余函,其利甚博。
真人遂指西北山上曰:“此处可以筑城。”
又指城南下曰:“此处川岳相朝,可建福庭。”
后人感真人之言,因而立祠,至今崇奉祈梼不绝。
真人领升、长往板中居,一日思神之际,谓二子曰:“吾向取神女衣,深虑神女复取之,出为人害。”
遂再诣其所,取衣藏於高峰石室中,劫地神守护,即焰阳洞也。
彼方之民,至今不惧神女之害,而获咸井之利。
后以真人之讳旌其事,今陵州是也。蜀中盐池,皆於其傍立清河府君之祠,崇奉祈祷不绝。
真人过宋江,察江中有妖,乃书大山篆符,以石为函,锢而镇之,妖遂绝。
每水涸,人犹见函外之文,摹归供养,可屏恶邪。
真人复居主簿山,神人夜献玉璧。居本竹山,众真降授灵宝经。
尝率弟子历游蒙、秦山、渠亭山诸处,重修十二年,复还鹤鸣。
一日正午,忽见一人朱衣青襟,曳履执板;一人黑帻玄衣,佩剑捧一玉函,从朱衣使者,进曰:“奉上清真符,召真人游阆苑。”
须臾东北有十四人,皆龙虎鸾鹤,龟鳞鱼马之骑,执节持幢,前后从引,千乘万骑,狮子辟邪,天丁甲卒,无鞅骑吏,来迎真人。
次有黑龙驾一紫舆,玉女二人,引真人登车。
旋踵至一阙前,榜云拟太玄都正一真人阙。
真人既至,群仙礼谒。
良久,二黑衣吏持天符佩剑,执图籍而至,上云超度先祖之籍,即皆上朱陵府矣。
真人视事讫,领弟子居渠亭山石室中,调太真之气。
一日,二青童又引群仙来,皆朱衣绛节,前导曰:“老君至矣!”
仰见一人身坐玉局,素发朱颜,项负圆光。旁有二从者,年可二十许,或曰:“此子房、子渊也。”
坐顷,乃引青车一辆,别遣二人翼真人登车,腾空而上。
至一殿前,金阶玉砌,或谓真人曰:“将朝太上元始天尊也。”
真人整衣趋进,望见殿上圆光照人,不可正视。
移时,殿上敕青童谕真人以“正一盟威”之法,世世宣布,为人间天师。
封真人为太玄都正一平炁大法师,敕还人间劝度。又密谕以飞升之期。
真人受命,复返渠亭赤石崖舍,出三天正一秘法,付长、升于漓沅山中敷演,建说经台。
次还阳平山,以飞仙轻举之法,付嗣师灵真,仍至鹤鸣山修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雍夫人与子女,静居阳平,修三元默朝之道,积年累有感应。
真人初得黄帝龙虎中丹,至是分与眷属服之,皆能分形散影,坐在立亡。
真人自鄱阳入嵩山,得隐书制命大法,亦付子女,能策召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