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石油

第一汽车工厂派遣了许多专家来学习李建国的工厂技术,并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研究。他们确实学到了一些技巧,但无论如何也无法做到李建国那样的成本控制。要想制造出与李建国一样的汽车,他们的成本需要超过两千万,这还未计算人工成本、销售费用以及保修期内的维修保养成本。这些额外费用加起来,使总成本超过两千五百万。要实现收支平衡,车辆售价需达到三千万以上。然而,李建国将汽车价格定在了三百万,这对第一汽车工厂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他们想向李建国询问低成本制造的秘密……但李建国并没有透露那些材料实际上是窃取来的,实际上几乎是免费获取的。

如果告诉实情,必将引起巨大 ** 。

“我们可以教你们技术,我们的资深师傅们会倾囊相授。” 李建国解释道,“但关于成本控制和原材料来源,我恐怕无法回答。”

听了李建国的回复后,前来调研的专家们只能选择接受现状。他们认真学习了李建国工厂的技术后返回原厂。

之前提到的一万辆汽车订单,李建国的工厂超额完成了任务。许多人按期领到了汽车,并且通过李建国工厂提供的培训,学会了驾驶技术。

在税务登记的过程中,

到第四又一个半月时,其汽车销售量超过了三万台,收入达一千二百多亿。李建国带着会计部门的人前去税务局汇报收入情况并上缴四百多亿的税款。这一数字让税务局工作人员震惊不已。“怎么可能?”

“你们的汽车这么便宜,还能有钱缴税?”对方惊讶地说,“更别提四百亿这样的巨额税费,这简直不可思议!”

对此,

由于李建国所交税款巨大,引起了税务局主任的特别注意。他认为事态不同寻常,专门找到了李建国谈话。“李厂长,我们都了解您的想法,希望为国家做出贡献。”他说,“但是,以每辆三百万的定价出售,真能达到盈利吗?不要为一时的表现而毁了企业的未来,那太得不偿失了。”

李建国笑了笑:“我们的账目公开透明,按规矩缴税。与其在这里猜测,不如先看看哪些**逃税漏税的企业是否更值得你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