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将其存入银行相比,直接投资于这样一个有潜力的大项目显然更加明智。 娄晓娥尽管年轻,但商业智慧完全承袭自父亲,且具备极高的市场洞察力。
她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机会。 如果娄半城有任何疑问或担心,她将尽全力劝说父亲支持李建国的计划。
听到这些,娄晓娥立即表态支持:“这真是个极好的建议!待我父亲归来后,我就将此事告知他。我相信他一定会同意的。” 狂武战王
李建国表示感谢,而娄晓娥则摇摇头说:“别这么说,我欠你一个人情,能帮你我很乐意。”
陈雪茹询问道:“晓娥,你的父亲大约什么时候能回家?”
娄晓娥看了看表,回答:“大约一个半小时以后。”
陈雪茹略感惊讶,“竟然还要等这么久。”
误以为对方想要告辞,娄晓娥急着挽留:“建国哥、雪茹姐,麻烦再等等,等我爸爸回来了,大家面对面商议更好些。同时我们也可以共进晚餐。”
考虑到涉及的资金规模巨大,陈雪茹和李建国都感到直接与娄半城交谈更为妥当,避免之后的误会或不必要的延迟。 因此,两人选择留下来,静候了一个多小时。
终于,娄半城出现了。 从管家那里他已经了解到了李建国和陈雪茹的来访。 作为新春之际受到欢迎的青年,他感到非常愉悦。 在简短的寒暄过后,
恰逢此时,娄晓娥不失时机地向她的父亲汇报了整个商场项目以及所需贷款的要求。 娄半城听完后也显得颇感兴趣和支持,但他在得知李建国要求的巨额贷款数额时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担忧。
“这一百亿并不是个小数字,尽管我们拥有足够的财富储备。 我还需要时间来规划资金流动。”
此外,项目从策划至正式实施至少需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这期间还有不确定因素需要考虑。“我会深思熟虑。 在几天之内给你们一个确切的答复吧。” 娄半城如是回应。
李建国明白娄半城话里的意思,显然是想拒绝,但又不愿直接说出,于是含糊应对。
然而,这样的答复让娄晓娥感到相当不满,毕竟李建国曾是她的大恩人。况且,这计划本身极有吸引力,她不希望父亲如此轻易地放弃。“爸爸!你还犹豫什么呢?”她几乎是带着些责备地说:“这么好的机会你都不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