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远征军魂归故里 倭国军惨不忍睹

华夏远征军数万精锐丧失殆尽,倭国人可能幸灾乐祸,不过他们也别高兴太早。

因为不久之后,同样在膘国,他们将遇到比华夏远征军更惨的境地,堪称倭国版的“败走野人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1944年3月,倭国军队集结了三个师团8万多人,由牟田口廉也中将率领,渡过了印缅边界地区的钦敦江,拉开英帕尔战役的序幕。

当年发动七七事变时,这个王八蛋就是倭军第一联队联队长,是倭军在现场指挥的最高指挥官。

卢沟桥射击第一颗子弹引起战争的也是这狗崽子!

倭军口粮将尽,补给又跟不上,虽然打到了敌方的家门口,但实在是饿得没有战斗力了。看来没了饭吃,武士道精神也没办法。

粮食的极端缺乏,使得倭军只能靠吃野草、蜗牛、蜥蜴、蛇度日。

更惨的是,由于雨季的到来,大批的倭军官兵染上了疟疾、痢疾、霍乱、流感等疾病。

尤其是军队的克星——伤寒,更是蔓延猖獗,成千成千的倭军开始死去。

两年前华夏远征军的遭遇,倭军几乎完全复制了下来,宛如人间地狱,惨不忍睹。

整个英帕尔战役期间,8万多倭军中,有5万多人死亡、失踪,而且绝大部分是饿死、病死的,堪称二战中倭军最惨痛的败仗之一。

不过,这个消息听了我怎么就这么开心呢?

还有一个各位读者听了需豪饮三百杯的消息是:倭国在膘国战争损失统计结果——战死人,战伤死4783人。

总战斗死亡的话,相加得到的是人,接近11万!

算上病死和没处理原因的死亡,总死亡人。

华夏、阿三、膘国战场确实牵制和消灭了倭军的重要武装力量,对亚太地区反法西斯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称霸东南亚、号称“丛林之王”的倭国第18师团,在膘国被孙立人将军全歼,

18师团代号“菊”,士兵来自盛产精兵猛将的北九州,该地贫穷落后,民风彪悍,人多好勇斗狠,打仗异常勇猛顽强,尤其擅长丛林作战。

虽然只是乙种师团,但是,其战斗力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甲种师团。

要知道,这可是参与制造了令全世界骇人听闻的“芜湖惨案”和“南京大屠杀”的倭国军中的王牌部队。

孙立人将军俘虏了2万余人,公然违背《日内瓦条约》,喊出那句着名的狠话:“凡是参与南京大屠杀的,一律枪毙!”

此处需起立,鼓掌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