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立国作为大师傅考虑到家里人多,还特意花大价钱从其他工友手中另买了两个,这会刚从繁忙的工厂下班回家。
这种面包是从老上海的“圣诞面包”演变而来,但他们厂里的“果子面包”不同于海市的原版。
京市的果子面包,为了适应这方水土,将原本的新鲜水果替换成了更为耐储的果仁与干果——核桃仁、瓜条、葡萄干、苹果脯,在面包柔软而略带韧性的怀抱中交织出层次分明的滋味。
外层的包装简单得近乎朴素,一层薄薄的蜡纸,包裹着这份甜蜜,封面上的红黄蓝三色,虽不华丽,却足以勾起孩子们对面包的无限遐想。
三毛八分钱,再加上三两珍贵的粮票,是这个时代家庭对品质生活的一份小小奢望,它的价格,足以与市场上的高品质带鱼相提并论,一般普通家庭宁愿留着这钱买鱼吃。
池雨微清楚地记得,每当父亲带回“果子面包”,家中的气氛都会变得格外甜蜜。
即便那面包是生产过程中不慎产出的“残次品”,对于她和小弟而言,却是无可替代的幸福滋味。
她会小心翼翼地撕开蜡纸,然后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
瞬间,各种果仁与干果的香甜在口腔中绽放,与面包的麦香交织在一起,那是原主童年中最美好的味觉记忆之一。
但,这样的日子并不常有。
即便父亲池立国是义利食品厂的大师傅,他也总是尽可能地节省,只会在特定的日子,给家人带来这份惊喜。
“果子面包”成了家中一种奢侈的存在,每一次出现,都像是节日般的庆祝。
岁月流转,如今已长大的池雨微,虽然换了个人,但回忆起那段时光,心中还会涌起一股暖流。
一家人分享美味的面包,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院子。
清晨,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煤烟味与春节的期待。
池雨微一家在晨光破晓的温柔光线中,便已收拾妥当,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新年的憧憬与喜悦。
全家人都换上了新年冬装,准备过春节。
外面的大雪无声地覆盖了整个世界,一家人烤着火吃着准备的小零食,聊天,前所未有的安心与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