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做法确实巧妙,”秦教授赞许地点评道,“降低密度不仅可以减少苗间的养分争夺,还能让每株苗得到更充分的光照和空气流通,这对于增强苗势、提高移栽后的成活率大有裨益。”
汪保国闻言,也露出了赞许的神色,这次农场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着成果,绝非偶然,这是与科学实践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更需要像池雨微同志这样敢于尝试、善于总结的农业人才。
“这次考察,对我们来说收获颇丰。”秦教授十分感慨,“亲眼见证了科学种植方法与精心管理如何共同作用于农作物,实现了产量的飞跃。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案例,也激励着大家更加深入地探索农业生产的奥秘,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汪保国和范正则相视一笑,这是最好的回报。
随着夕阳西下,一行人在田间地头结束了这次意义深远的交流。
秦教授他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未来的计划,踏上了归途。
而对于南田农场来说,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他们将继续秉承科学种植的理念,不断创新,努力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
农业研究所的专家们在一系列严谨的研究工作结束后,满载着希望与成果,精心挑选了一部分优质红薯作为下一轮育苗的宝贵材料,它们将被寄予厚望,在未来的实验田里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南田农场也迎来了商薯19的正式收获。
阳光正好,知青们手握锄头、铁锹,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来回穿梭。
随着一锄锄下去,一垄垄“商薯19”的红薯如宝藏般破土而出,它们一个个体态饱满,皮色鲜亮。
田间地垄上,刚出土的红薯堆积如山,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薯香交织的清新气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言喻的丰收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