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有人给赵大郎送东西了,周围的人想讨好就没有那么难开口了,再怎么说,这可是地主啊。
他们争先恐后的给赵大郎送水,看有人抢了先,只得恨恨的把倒好的水仰脖灌了进去,心里还要暗骂那人:真是马屁精。
没送上水的就围在赵大郎旁边说些亲热的恭维话。
村人开始好面子,觉得凑上来会被人说谄媚,但周围都是谄媚的人,自己也谄媚那也没什么了,况且只是说说话而已,怎么能叫做谄媚的?
这分明是:加强邻里和谐关系,促进美好健康乡村建设,交流农业生产经验,共同奔向富裕生活,争取人人都能当上地主!
他们也想知道赵大郎的地到底是不是孟氏给买的,孟氏的生意确实好,但几个月就能挣几百两银子有些过于夸张了吧。
镇上那地方,顶破天一个月十五两银子就已经不得了了,听说孟氏的餐馆有县里人撑腰,本地的酒楼都被干倒闭了一个。想到这儿,众人又琢磨着万一是贵人给的钱呢?毕竟话本子里不是经常写什么:穷困潦倒的落魄少年遇到贵人赠金银,然后一飞冲天的故事吗。
也有不少人是想过来问赵大郎往外租地的事情的,大朝国的普通良民佃户与雇主并不是主仆关系,只是单纯的契约。
佃户租了地主的地,等收成了就给雇主几成粮食当租子,或者粮食少一些,但是要给钱。
比如村里唯一的地主——陶老爷,就是收四成租子,再每块地收一钱的租金。
听上去有些贪心,但实际上陶老爷算是很有良心的好地主了。
朝廷登记在册每人每户有多少田地家产,以此为依据来收税,农户每多一块地,就要多交三钱银子,相当于一个劳壮力的人头税。
为什么日子都过得苦巴巴的?因为税实在太高了,除了地税还要交人头税,只要是年满十六的良民,就必须要每年交三钱银子。
赵青山在这种骨头都被榨干的环境里,还能给攒下钱来给家里盖屋打井,给儿子娶媳妇,纯粹是有本事,这也是为什么说赵青山来,人人都竖大拇指的原因。
但是当佃户就不一样了,每年秋收交税,佃户租的地是不用交的,税务都是地主来承担。也就是说,除了要交的租子,剩下的粮食都是佃户自己的,不用额外交税,所以陶老爷还是很人道的。
那些大户人家在庄子上养家奴,一年租子收七成,剩下的那点当做一家老小的口粮,很多家奴为了让一家吃上口饭,不得不种很多地,最后大多都过劳而死。
奴的后代也是奴,倘若生的是男子,就继续为奴,若生的是女娃就是女奴,长大之后,女奴若长得漂亮就送给主人家为奴婢小妾,长得不好看就配给其他的奴仆过日子。
主人可以随意打杀奴隶,一旦成为奴,那就是一辈子都逃离不了生不由己的命运。
赵大郎虽然被围着似众星捧月之状,他面色不变,依旧跟以前那样不卑不亢,有问有答的跟人说话。
他爹娘特地叮嘱他要保持平常心,万万不能因为有了地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了。
他想,他哪高等的起来啊,这都是幺妹儿给他的。他时刻紧绷着,幺妹儿给他打下一个好底子,他起码得干出个人样来。
“大郎,你家的地租子多少?”给赵大郎递水的那个人笑着问道。
赵大郎:“三成。”
“哎呦这,”不光是问话的人,周围的人群听着也是一脸兴奋,比陶老爷还少一成呢。
“那银钱呢?”一般都是粮食收少一点,银钱就收多一点,赵大郎只收三成租子,那相应的,银钱肯定会多一些,要是银钱也收一钱的话,那他就立马跟赵大郎租两亩地。
“只要三成。”赵大郎慢慢的说:
“租子要三成,不要钱。”
“......”一瞬间,原本热闹的气氛冷了下来,没人再开口说话,只能听到风吹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有人偷偷挪动了一下站得发麻的脚,却不小心碰到一块小石头,沙砾摩擦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开...开玩笑的吧......”
铁柱的脑子疯狂的转:怎么着,大郎哥这是要一山不容二虎,把陶老爷干趴下?
这可不兴干啊,虽说大郎哥现在是村儿里的新贵,但是三十亩地跟一百亩相比,还是少了点,陶老爷人家家里还有不少铺子呢,除了大槐村之外,别的地方也是有地的,咱们干不过啊,大郎哥。
他疯狂给赵大郎使眼色:“大郎哥,要不再加点儿?”
赵大郎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