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刀在鞘四顾天下(五)

苍南城的城主府中,城主吕谦麟书房的烛火直至清晨才熄灭,府中管事和仆从都不敢轻易打扰城主这段时日好不容易的休息。

毕竟自从南境大军驻扎在苍南城外起,城主大人就几乎是不眠不休地住在了书房里,城主府的许多下属只知道那一日从城外军营回到府中的城主大人脸色阴沉,却根本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何事,也不知道从那一日开始为何城主大人便开始兴师动众地搜罗了魔君倾覆之乱以来南境武林江湖的所有消息,似乎想要拼命从中找出些什么来。

昏暗的书房中,桌案上堆满了纷叠的消息谍报,地面上还散乱着许多揉成团的废纸,可吕谦麟依旧是没能把奏疏送出去,毕竟虽然不久前的那场席卷整座奇星岛南境的清洗豪阀氏族的革新中他扮演了非同寻常的角色。

可他终究只是一个小小的城主,即便奇星岛庙堂上下都毫不怀疑他将来定是可以在朝堂中走到更高的位置,可现在的他依然还是人微言轻,不可能在事关整座岛屿王朝未来抉择的大势上说出些让那端坐中枢高堂的大人物们动摇的话语来。

可是吕谦麟也不愿意坐视不久后的大军围剿之事发生,庙堂中枢有意将消息压了下来,所以直到盘戈亲自率领南境大军驻扎在苍南城外他才知晓那个大军包围赋阳村的计划。

可是吕谦麟根本不明白为何那位如今还在光明岛的奇星皇帝陛下要做出这种匪夷所思之事来,难道那个在天坤榜上一鸣惊人位居第四高位的“地藏顾枝”就那么重要,以至于皇帝陛下哪怕污浊了自己的名声,也要以大军威压之势逼迫那位武道宗师出山?

吕谦麟虽然就任苍南城不久,可无论是庙堂中枢给予他的重视还是他治政手段的成熟沉稳,都为他在如今的王朝庙堂中积攒了不少声望地位。

因此以他在官场上的左右逢源,对于如今南境苍南城附近的所有消息可谓是尽在掌握,所以一年多前那位直隶于皇帝陛下的金令卫来到苍南城,吕谦麟同样知晓,可是他并不知道,原来那位以为是无功而返的金令卫竟是真的找到那位当年隐姓埋名消失不见的武道宗师。

直到他不久前亲自去往军营见到盘戈,才知道原来本打算就那样任由一位武道宗师在苍南城中大隐隐于市的皇帝陛下,在得知“地藏顾枝”居然再次在天坤榜上不断登高之后,终于不愿意再轻易放过这样一道足以决定王朝未来的助力,更是不惜动用王朝精锐大军,誓要逼得那个武道宗师无法再隐姓埋名悠居深山。

吕谦麟同样也知道了泥阳巷的那间木匠铺子,可从他得到的消息来看,那样平平无奇的年轻店主已经在一年多前就已经出了远门,吕谦麟得知的消息便止步于此,可是听盘戈所言,朝廷竟是还知道了“地藏顾枝”来自赋阳村,于是才有了这一场在吕谦麟眼中不可思议的闹剧。

吕谦麟心知肚明,庙堂中枢也知道皇帝陛下此举定是会招引来不少阻碍,且不说这种逼迫之事会在百姓和武林之间掀起怎样的喧闹,许多尽忠职守为王朝谋求百废俱兴时机的官吏也绝不会任由皇帝陛下做出此种自污名声之事来,而吕谦麟就在其列,所以直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那些有意避开吕谦麟的消息才终于浮出水面。吕谦麟这段时间费尽了心思想要找出破解的办法来,却终究徒劳。

光明大会已经落幕,魔君在光明岛外“死而复生”并且与整座汪洋宣战的消息也已经传遍了一百零八座岛屿,对于当年曾陷入魔君倾覆之乱的奇星岛来说,不可谓是一个惊天动地的事情。

可吕谦麟发现,有关魔君还存活于世的消息居然在近半个月内就已经有流言遍布奇星岛的大街小巷了,所以如今奇星岛百姓们已经退避了那个惊慌失措的心绪,转而变作了同仇敌忾誓要与那卷土重来的魔君一较高下的喧腾之势。

就连为何当年魔君没有死于奇星皇帝之手的怀疑也都被掩盖在了迎战的声浪中,吕谦麟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不同寻常,难道皇帝陛下早就知道魔君还未身死?甚至知道了不久之后席卷汪洋的战乱,所以才要不择手段地拉拢那位武道宗师?

吕谦麟书房桌案上的谍报卷宗中,夹杂着许多当年魔君之乱时的记载,可惜有关“地藏顾枝”和“修罗九相”的消息还是被降魔殿牢牢掌握着,难以窥见丝毫。

日光刺破窗户,烛火已经燃尽,可吕谦麟还是没有休息,他闭着眼睛倚靠在椅背上,慢慢梳理脑海中杂乱的思绪。吕谦麟从这所有纷至沓来让人猝不及防的消息中,捕捉到了奇怪的感受。

为何皇帝陛下时至今日还未回到奇星岛,似乎有意在延缓回朝的时机,是要等待这场逼迫之事的落幕?降魔殿中最位高权重的第一正司和第二正司此时都不在奇星岛,而且那些有关降魔殿与奇星岛庙堂不和的传言正在愈演愈烈,难道皇帝陛下也是有意选在了第一正司不在岛屿上的时机与那个作为降魔殿精神旗帜的“地藏顾枝”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