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地分汪洋居中(一)

汪洋之上似乎已经承平许久,哪怕在海域之内岛屿之间仍是大小摩擦不断,可是却从未再有过颠覆整座汪洋的战事席卷。

在这其中,光明岛自然是那个做出了最大努力和让步的居中角色,而其他逐渐繁华兴盛的岛屿也乐得将汪洋和海域打造太平荣华,为的自然是更为鼎沸的商贸和往来,无论是扩充权势还是积攒财富,只有在风平浪静中谋求才可不容有失。

在汪洋之上所有岛屿的史书中,所记载的最后一场囊括整座汪洋的战争,应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前了。

那时光明岛开创的第一座王朝现世已过了三百余年,眼看着光明岛上的百姓在统一中安居乐业,于是汪洋之上许多岛屿也开始学会了建立政权把控权势,渐渐地,王朝皇权在汪洋上铺展开来,那些积攒足够资源和底气的岛屿便成为了继光明岛之后的有主岛屿。

八大海域的海图范围也在慢慢绘就,虽然为了争抢那些无主岛屿和尚在探索中的偏远地界,各大岛屿在光明岛居中调度下仍是争吵不断大打出手,可是大致的汪洋版图还是有了雏形。

后来八大海域的疆域得到初步划定,各大岛屿坐镇所属地界,可是随着势力的膨胀与时间的推移,以奇星岛和金藤岛为首的一些大岛屿不愿再屈居于光明岛权势之下,于是统合了三十六座岛屿共同向光明岛发难,只为了逼迫那时的光明皇帝让出光明岛的权柄,也要借此重新划分疆域地界。

也是在那场蔓延八大海域的战事中,世间第一次亲眼看见了光明皇帝的无上力量,竟是以一己之力抵抗住了数十位岛屿之主的联手对敌。

最终光明岛联合其他十余座岛屿将那些掀起战事的岛屿之主逼着坐在桌前,商议定下了各大海域之间的秩序规则,光明令和光明大会也是在那时成为了各大岛屿之主的共识。自那以后,再没有横跨海域和蔓延整座汪洋的战事发生过。

后来八百年前的光明大会确立下如今的一百零八岛屿格局,整座汪洋终究还是在互相的掣肘和往来中慢慢稳固太平,虽然野心勃勃的一代代掌权者们仍旧还是不遗余力地挑起战事,但终究不敢将战火蔓延整座汪洋,毕竟那意味着和其余所有岛屿为敌,更是触犯了光明岛为整座汪洋所制定的根本秩序。

许多依靠着光明岛而繁荣昌盛的岛屿,已经许多年再没有经历过战争了,百姓们安居乐业自给自便足够安稳太平,哪怕是茶余饭后听闻了跨越重洋传入耳中的倾覆战事,也难以勾连起太平盛世中百姓们的设身处地,至多便是慨叹几句,再无其它,毕竟身外之事太过遥遥,直抵人心的心绪也如被风吹动的湖面,只是泛起几层微弱涟漪而已。

光明岛时隔两百余年再次召开光明大会,无论是光明岛上的百姓还是玉乾海域中其余岛屿的人们都感觉与有荣焉,只是远远瞧见了来自各大海域的船只浩浩荡荡地自海岸边飘摇而过,人们便欢呼雀跃,高声诵念着光明皇帝的威严和恩德,只觉得能够亲眼看见如此盛会的片缕痕迹,就已是此生最大的足矣。

玉乾海域的疆域足够辽阔,岛屿之间也离得不算近,所以驻守光明岛外海面的舰队其实面临的护持压力并不算大,总不会有不长眼更失了心智的狂徒胆敢在此时各大岛屿之主齐聚的光明岛兴风作浪。所以光明岛上的军队和皇城的禁军所要紧肩负的,其实还是提防那些心怀叵测的人靠近召开光明大会的港口,既是为了护住此时齐聚那里的所有光明岛庙堂中枢大臣的安危,更是要彰显光明岛的军力之强盛。

光明岛江湖院在这场大会中所要肩负的职责虽然终究不会暴露在阳光下,却算得上举足轻重的那最紧要的一环,毕竟随着越来越多的江湖武道之人登上天坤榜,曾经各大岛屿之主足够自傲的武道修为已经显得有些不再稳妥,更不可能和那千万年来都高居山巅的光明皇帝一般始终有恃无恐。

所以身为汪洋之上裁决监察江湖武林诸事的江湖院,在光明大会如此盛会中如何调度看管好那些慕名而来的武道高手,就成了足够让江湖院执事头疼至极的棘手之事。

光明岛江湖院身上的职责算不得轻松,毕竟只是着眼于光明岛上的江湖事还远远不够,江湖院的各大都使和执事都散在八大海域之中,监察各大海域和岛屿的江湖武林之事,所以为了应对此次盛大的光明大会,江湖院反而显得人手稍有不足。

好在光明大会召开不久之前,来了一位整座光明岛都曾听闻过不少消息的人物拜访江湖院,更是在宰辅大人寇槐易亲自带领下来到了江湖院的议事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