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战一场曾经年少(三)

高门大户庭院深深,锦衣玉带的孩子老气横秋地双手负后站在屋檐下抬头望去,只能看见方方正正的天空一动不动地悬挂在头顶不远处,好似只要孩子一次次爬上屋顶蹦跳着伸出手就能触碰到,可是孩子却从来没能抓住那些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白云的衣袖,都不乐意留下来做客聊聊天。

孩子只能双手叉腰气鼓鼓地站在屋顶伸出手破口大骂,反正屋顶不算是家里面,说脏话也不会被家塾先生指责,再说孩子都已经准备一大摞可作为责罚抵账的抄书了,这就叫财大气粗,偶尔挥霍一番大可不用担忧。

这些话孩子可以在爷爷面前随便说一说,却绝不敢在那个一年也不会回几次家的父亲面前开口,孩子此时独自站在屋檐下,于家虽然数百年传承下来是真真正正庞然大物的豪阀氏族,可却也是最为严格恪守光明皇帝律例的大家族,至少那些恭恭敬敬陪侍一旁的杂役奴仆不必低声下气,当年于家散去半数家财产业,还遣返了大部分的奴仆,将许多田产店铺租赁给愿意独自当家立业的杂役。

而孩子其实也更愿意独处,因为他总是有些小小的忧愁,孩子的想法天马行空,更小的时候喜欢围绕着爷爷问些以前光明岛的老黄历,现在却更愿意读了书然后就这样独自微微皱眉思索,不过十岁的孩子却像是一个看多了世事沧桑的老人了,孩子仰起头,粉雕玉琢的面庞上眼睛眨呀眨。

现在他在想为什么光明皇帝和光明岛那么厉害却从不主动收复海外的其他岛屿,因为孩子在许多书上和邸报中,都看见了海外诸多岛屿跌宕起伏甚至深陷泥泞的传闻,更无法和此时蒸蒸日上焕然一新的光明岛相较了,所以孩子总觉得光明皇帝还是过分仁慈了些,倒不如将八大海域都整合做一处,一律推行光明岛的律法不就是天下太平了?

隔壁院落中又传来了令人心烦的嘈杂声,就像有十几只麻雀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吵闹个不停,孩子收回望向天空的视线,皱眉越深,显得脸庞稚气的孩子多了几分不符年纪的稳重。

他走出屋檐下的台阶,走进四周环绕着林木深深的小院,在这座除了树木花草以外唯有孩子身后那座阁楼的院落中静悄悄空无一人,是孩子七岁那年爷爷送给他的生辰礼,在于家上下是绝无仅有的殊荣,即便是孩子的那些叔叔伯伯都没有这样的宠幸,可以在于家宅邸中独自一人占据一座院落。

孩子跨出小院门槛,门口站着两个身穿劲装的护卫,他们侧身对着神色冷淡的孩子微微弯腰,沉声称呼道:“小少主。”孩子转身毕恭毕敬回礼,这才走向隔壁小院中。

于家这一辈和孩子差不多年纪的十几人基本都聚在了这处小院里,嬉笑打闹放飞纸鸢,这些在孩子眼中幼稚无聊的事情却几乎每一日都要上演,孩子站在院子外,看着那些奔走嬉闹的稚童和小心守在一旁的几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孩子摇摇头,背负双手走进小院。

有一个手里拿着纸鸢叫喊着飞奔而过的小男孩率先看见了孩子,一时间愣在原地,下意识呢喃道:“于琅。”其他孩子也很快安静了下来,一个个噤若寒蝉一动不敢动。

孩子神色冷漠走向小院居中的那座木台,沿途那些妇人都弯腰低头行礼,名字取自书声琅琅之意的孩子于琅一一还礼,一丝不苟神色认真,于琅站在木台上,本就个子高的孩子居高临下看着那些不长记性的同龄人,冷声道:“我记得我说过,玩闹可以,在于家那里你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可是我也说过,哪里不可以?”

一个手里攥着糕点的小女孩低下头怯生生道:“祠堂不可,学塾不可,议事堂不可,书房不可,大寒小暑亦不可。”于琅瞥了一眼算是于家上下与他关系最好的小妹,神色柔和几分。

可是看向那个鬼鬼祟祟眼神游移的另一个小男孩,于琅就神色淡漠眼神冰冷了,这个与他年纪相仿只是相差了几日的家伙,总是觉得生为于家嫡孙的他才应该是备受家族青睐的那个孩子,所以一直处处和于琅争锋相对,可无论是读书识字还是琴棋书画,所有事情都被于琅压了一头,在平日里严肃庄重的爷爷那边,也就只有于琅和几个乖巧可爱的小孙女可以讨得个笑脸。

于琅看着那个孩子冷冷问道:“那这座院子叫做什么?”那个孩子不敢说话,一个被妇人牵着手四五岁模样的小孩子稚声稚气脆生生道:“小暑!”

于琅点点头,缓缓道:“既然还是有识字的,那我就再说一遍,祠堂肃静地,学塾读书处,议事堂重地,书房研学处,小暑和大寒两院是先贤祖地和训诂光明岛律法处,所以不许你们随意进入玩闹,你们都当耳旁风了?”

那个故意带着所有人来此,想要借此向隔壁那个喜欢装大人死读书、没谁愿意和他一起玩的同龄人显摆的孩子硬着脖子抬头和于琅对视,声音却微微颤抖道:“爷爷都没说什么,凭什么就你于琅这么多规矩,别人喊你一声小少主就了不起啊,二叔也不过就是朝廷的户部侍郎,芝麻点的小官一年拿多少俸禄啊,都没我爹一天挣得多吧,有什么好趾高气扬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于琅微笑点头,眼睛却眯了起来,所有孩子一下子都觉得脊背发凉,一旦于琅这个模样就是要开始“讲道理”了,于琅双手轻轻交叠赞叹道:“厉害啊,不愧是我于家的嫡长孙,我当初就和爷爷说过,于慎这个名字不适合你,于家偌大家业还有大大小小的规矩不都是你说了嘛,现在不是以后迟早也是的嘛,腰间的钱袋子多沉啊,出个门都得身边跟着一大群人,都比当朝宰相还威风了,应该叫你于大爷才对吧,还需要什么君子慎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