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心上眼底山外海(一)

那时站在琉璃长桥上的君洛化身与卿乐回头看来,便只看见扶音神色坚定双眼明亮地站在原地与他们挥手告别,她的眼中,没有丝毫畏怯和犹疑。

她下定了决心,最终选择在乱世将至的这座汪洋天地间留了下来,她有还要去做的事情,也想要等那个人回家。

徐从稚和程鲤也没有去往世人眼中玄妙难测的仙境蓬莱,他们选择留在林山岛伏龙山脉,决定与这座故土的百姓共同面对乱世的到来。

李墨阩同样没有踏入蓬莱岛,他要留在这座天地护卫好扶音,直到与那位不辞而别的师傅重逢的那一日,在此之前,他的江湖路便只有一个远方。而已经站在了家门口的华朝也只是远远看着,然后挥手作别,他还要继续在这座陌生的天地游历,去看那曾经想象中的高山流水,也去看无数次梦回憧憬的武道风光。

于是扶音便带着李墨阩和华朝在这两年间走遍了玉乾海域、旭离海域和瀚兑海域三大海域,扶音依旧是那个悬壶济世的神药学院医师,而李墨阩和华朝这两个结伴同行的江湖人也紧紧跟随着扶音,做那行侠仗义事也做那意气风发人。

这一路走过,他们看过了还未被乱世席卷侵扰的繁华世事,也见过了沦陷于战火纷争中的破败市井,他们行走于青山绿水间,也途经了鲜血白骨堆积的山丘,他们竭尽全力地去修补这个世道崩坏人心破碎的汪洋,最终却只能看着一座座岛屿沉入海底暗无天日,难免失望,却还是一直前行。

在瞿悠岛上行走了十天之后,他们还是离开了,而在他们离去之后不久,魔军便开始大举进犯瀚兑海域的各大岛屿,而那些自以为能够凭借魔军继续作威作福的海盗则只是沦为了战争的残渣,最终也是尽皆逃不过被焚烧殆尽的结局。

当扶音带着李墨阩和华朝跨越界限回到了玄坎海域,整座瀚兑海域都已经被烽火狼烟吞没了,他们站在船上回头看去,只看得见天地间都是雾蒙蒙的阴霾,而他们,无能为力。

哪怕做了再多的努力,只是凭借着那些缝缝补补和亡羊补牢终究没办法拯救这片天地,曾经的安逸和祥和被轻而易举地付之一炬,战争和死亡是没有道理可言的洪水猛兽,面对任何的生命与希望都丢失了怜悯和悲哀,纷乱的脚步不肯停歇,于是这整座汪洋都要被卷入其中,挣不脱逃不开。

所以若是有人站在扶音的身前问她,这般大费周章不遗余力地走遍各大海域各大岛屿,可最终侥幸被救治的人还是逃不过被战乱吞噬的结局,那么又何必做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呢?

这个问题太过犀利甚至要直指本心,在这个许多曾经自诩大义的英雄豪杰与庞然势力都选择躲得远远的乱世之中,只凭借着医术根本无法救治这座天地,哪怕妙手回春也无济于事的,那么又何必要留下来去费尽这些气力却一无所获呢?

答案可以很简单,也许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良心,又或许是为了不让最终还是只能旁观的自己有那么多的本可以。

可是扶音独自思索许久,她觉得自己之所以如此选择只是因为自己想要这么做罢了,就像当初她想要去光明岛神药学院求学,无论是先生还是顾枝都只告诉了她一句话,那便是如果做出选择的事情是发自本心,那么就不要去管路途艰险和最终是否要后悔,因为没有在那其中做出取舍的人永远没有资格去批判指摘,而最终的得失也只有自己知晓。

所以如果下定了决心就无需更多犹疑,徘徊不前和患得患失最终只是一事无成,而一无所获总比毫无作为要来得更合乎道理,因为那是竭尽全力去做的结果,那些寄托的希望和深埋的向往都会生根发芽,直到有一日突破风雨的摧折而含苞待放,这个世间总会好起来的,不是吗?

这就是回答,哪怕如今的暗无天日好似永夜,但只要心中的火炬仍旧不灭,便谁也无法去说最终的结局还是黯淡。

在距离玄坎海域有着遥远距离的圣坤海域中,如今战况已经彻底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本以为仅次于玉乾海域的繁荣海域居然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沦落大半,现在只剩下了金藤岛和承源岛这些底蕴深厚的岛屿尚还能负隅顽抗。

但是郓荒岛这样本以为还能够继续繁荣昌盛数百年的岛屿王朝却终究只能面对身经百战的魔军而节节败退,以至于如今全境沦陷,只剩下了内陆以都城为中枢的几座重城还能够勉强阻挡魔军前行的脚步,可是也不过苟延残喘,恐怕不出两个月,整座郓荒岛便要与圣坤海域的其他岛屿那般彻底落入魔军的手中。

如今清剿郓荒岛各地的魔军都已经聚拢一处,而郓荒岛的军备也尽皆汇聚于内陆,无论郓荒岛王朝的命理气数还有多少,终究只能毕其功于一役,最终的决战便决定了郓荒岛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