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天地间汪洋有道(一)

他们三人走过尚在培土的田地来到小径上,一个身穿缝补短衫的小男孩双手捧着大白碗高高举起手臂站在君策身前,君策微微弯腰接过水碗,认认真真道了谢,小男孩咧嘴笑着又不好意思地背负双手,君策端着水碗和张谦弱还有真页一起走到不远处的树荫下休息。

君策喝了一口水,声音微微沙哑地问道:“清浚,这处田地还要多久才能彻底培土到适宜栽种的耕地?”君策虽然在方寸岛上也有着几亩田地,但是平日里的开垦耕种却都是交给了那个至今君策都不知道真实姓名的汉子,所以君策顶多知道些天时说法和播种收割的讲究,其他田地的好坏和施肥的多少可以算是知之甚少。

张谦弱双手捧着碗扭了扭脖子,看着不远处的田地,想了想说道:“估计再有两三天就可以播种了,到时候借助不远处的溪涧,还有商路上运来的牛羊鸡鸭什么的,也算是将马家寨打造成寻常村落了,再然后就是如何从自给自足到往外走,这些规划和决策就是马家寨上下自己的抉择了,我们也帮不上太多忙。”

君策点点头,真页没有像张谦弱那样依靠着树干,而是挺直胸膛站着,他轻声说道:“之后我们就可以继续远游了。”

张谦弱转头看了一眼君策,说道:“如今才过去了多长时间?那些策略不可能完全传达到松瓶国各个地方的,至少还要在中枢议上一段时间,也要看看壶泽城的手段成效如何才可以作为国策推行,所以我们哪怕在这留上个一两年的恐怕都看不到最终的结果。”

君策知道张谦弱是在开解自己,担心初次远游又主动参与进世事中的自己会走向一个极端,非要事事处处都按着自以为的正确而立竿见影,他端着水碗说道:“放心吧,我知道的,如今我也有些明白道德谷的那道戒律的根源所在了。”

真页低声说道:“道德谷山上人不得随意参与山下政事,既是不愿意那些读了圣贤书就觉得自己满腔本事的人随意指点朝政,也是为了道德谷山上能有始终纯粹坚定的求学问道之心。也许这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另一个关键所在吧,许多自以为已经足够清楚了解的道理和规矩其实只有等到真正置身其中的时候才会由衷感悟。”君策饮尽碗中的清水,轻声道:“从渐悟到顿悟。”

真页会心一笑,张谦弱嘶了一声,故作震惊地看着君策,感叹道:“君策,你是打算学贯儒释道三教学问啊?真是好大的宏愿,佩服佩服,好在咱三教的老祖宗都是明白人,讲究一个兼收并蓄,倒也不至于说你不敬,只是一些个老古董读书人恐怕就要指责你大逆不道了。”

君策摇摇头,笑道:“我也没说我是个读书人啊。”不知何时三个少年身边多了一个蹲在地上不说话的年轻人,没有身穿平常习惯的锦衣玉带而是披着一件寻常粗布衣衫,那个年轻人抬起头茫然地看着君策,问道:“你不是说过你是一个读书人吗?”

君策垂下眼帘看着那个消失了一段时间又突然出现的雷尚雷大公子,君策歪着头问道:“我说过吗?”

雷尚眨了眨眼睛,摇摇头一本正经说道:“一定是我听错了,你怎么可能是一个读书人呢?”

君策端着空荡荡的水碗差点就要当头砸下去,张谦弱哈哈大笑,真页也低头轻笑,雷尚却不敢笑出声,只是看着那个不知为何明明对所有人都和颜悦色只对自己没什么好脸色的君策,一副狗腿子的模样不说话了。

君策咳嗽一声,问道:“你不是从壶泽城跟着高骋去宝盐城了吗?怎么又回来了?”雷尚这才站起身缓缓卷起袖管,抬头说道:“我想好了,我还是回来跟着你们一起帮马家寨百姓开垦栽种吧,不然总觉得背后有人在戳我的脊梁骨。”

君策迈步走向田垄随口说道:“可没人逼你回来,你和马家寨的绑架仇怨和吃住之恩都已经两清了,没什么好纠结的。”雷尚却摇摇头说道:“不对,我觉得这么算不对,哪能那么容易就清了的,那一日若不是你们马家寨就要被我害惨了,所以我不能视而不见。”

君策停下脚步看着雷尚说道:“所以你是出于对马家寨的愧疚还是出于对我们的感恩回来的?”雷尚侧身面对着君策,斟酌着说道:“都有?”

君策只是看着雷尚的双眼,不远处有孩子的喧哗声传来,君策的视线望去,看见有几个马家寨的汉子牵着几头牛走向田地,马骆笑容满面跟在一旁,对着雷尚连连点头似在致谢。

君策问道:“那些牛是你送来的?”雷尚挠了挠头小声说道:“六头牛,十只羊,几十只鸡鸭鹅,宝盐城的雷家人不多,只能送来这些了,之后会让锦窑城那边再送来一些。”君策却说道:“已经很够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