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曾换日月变天地(一)

夜深人静入眠时,人间阳气下沉酣睡休憩,低矮房屋宅邸外的屋檐下只有早已熄灭烛火的灯笼在夜风中摇摆着。

斜风急切奔走而过,纸糊的灯笼吱呀作响,还有尘沙卷动,随着夜风呼啸远走,拍打在紧闭门扉上似有细微敲门声。

更夫的声音忽远忽近,伴着一声声沉闷悠扬的打更声,天上有阴云聚拢,遮掩如水月华,竟是还有隐约的雷鸣声,看来明天会是个阴雨绵绵的天气。

更夫走在空无一人静悄悄的大街小巷间,缩了缩脖子低声咒骂,这半夜的鬼天气怎得这么冷,更夫抬头望向街巷远处,不出意外的话,如今在这个时辰还有灯火亮起的除了村口附近的那座已经极少有人去的鬼宅祠堂,就只有村子里那位备受百姓尊敬的教书先生的学塾了。

前者是因为前些年有一位大德高僧经过,说是点起香火可以驱散那座许多年前全家死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的鬼宅中的怨魂,而学塾中的灯火则是那位教书先生告诉村子里的人,如果家中有什么急事的话,即便是大半夜的也可以敲门请求相助。

更夫经过学塾的时候看了一眼院子里跳动的烛火,搓着手呵出一口气,莫名觉得有些暖意。虽然他们这些从细小活计里扣点银钱出来养活自己就已经足够勉强的村子闲汉说不上有多尊重那位学塾莫先生,可是却也都不会再学着话本故事里的说法在私底下嘲笑百无一用是书生,毕竟当年村子里那些在私底下嘲笑落榜回村只能开了一间破落学塾的莫蔺的街坊邻居,现在谁不是闲谈间都要竖起大拇指由衷说一句好话的。

莫蔺早年间在村子里就名声不俗,从小就是读书的料,家里穷就经常自己走街串巷给街坊邻居帮闲,却也不要拿银钱,只是借书抄书,而且说好的什么时候还书,莫蔺绝不会慢上一个两个时辰,再加上莫蔺干活也算勤快利落,许多家中藏书颇丰的人家瞧孩子可怜又实在喜欢读书,就会主动找些活计给莫蔺去做,事后多掏出几本书罢了。

莫蔺就这样读着读着读出来了一个秀才,听村子里以前在外头闯荡过的老人说,莫蔺其实还考取了举人,而且名次还不低,许多文坛大儒和官场权贵都听说过莫蔺的名声了,只是后来不知道为何并未进京,那时候人们就说莫蔺其实是落榜了,只能攥着穷酸秀才的名头灰溜溜回到村子里。

莫蔺的爹娘走得早,倒是其他亲戚帮他谈了一桩婚事,成婚不久莫蔺就筹办了这间村子里唯一的学塾,起初没什么人家愿意把孩子送过去,不是看不起莫蔺的学问高低,只是觉得不必要花这冤枉钱罢了,毕竟读再多书最后不还是得下地插秧嘛,大家私底下甚至还会跟自家孩子说别学莫蔺,考了个秀才功名又如何,还不是回了家无所事事,连自己都养活不了。

后来莫蔺居然一家一家走过去,即便受了人家的白眼和逐客令,莫蔺都一字一句和每一户人家聊了一遍,说学塾不会收取多少银钱,顶多要些纸笔费用罢了,可是孩子自小不能不读书不识字啊,哪怕以后不会走多远的路,也没有用得上读书写字的地方,可是总不能当一个睁眼瞎不是。莫蔺言辞恳切,有时说到激扬处难免言语触犯了某些人,被人家拿扫帚撵出来也是常有的事。

不过莫蔺就这样走了大半年之后,总算有人家领着孩子到学塾来说试试看,莫蔺无论孩子岁数大小也不管孩子在村子里是不是别人口中所说的顽劣,照收不误,于是相依为命的莫蔺和那个温婉持家的妻子终于不用再靠着莫蔺帮人家写信写春联那几个银钱艰难度日了,日子慢慢好了起来。

莫蔺的学塾在村子里慢慢有了些名声,总能有朗朗书声传遍大街小巷,莫蔺也还是会主动帮着那些有需要的人家或是犁田割麦子,或是看诊一些不算严重却实在急切的病症,就连百姓们想要送家中患了病的人去城里莫蔺也会主动随行,确实有这位读过书见过世面的教书先生帮助,许多看起来让人急切不已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每一户人家几乎都真真切切看到了莫蔺的诚心,私底下编排这位穷酸秀才的声音也就少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