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没有客栈,寺前大战

摩天纪 MJ摩觉 3137 字 13天前

到了第七日,天还不亮大家就起来开始挑水。为了节约时间,也为了让炀仪他们轻松一些,昨天晚上晚饭过后,上官云怡和冰漓两人就已经提前挑满了一大缸水,现在只要再挑满其余大缸即可。于是七人齐心协力,仅仅用了一个多时辰便挑满了四大缸水。后来他们吃过了斋饭,还休息了一杯茶的功夫,七人便一起上了日昭寺。

到了日昭寺前,这座宏伟而又庄严的寺院宫殿,皆让大家肃然起敬。寺院依山而建,主楼竟有几十丈高,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共分十二层。整体乃石木建造而成,外墙厚度达一丈之多,高达三丈有余。站在远处眺望,院墙内的宫殿、灵塔、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显得一应俱全。由于日昭寺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且气势雄伟。那日光的光辉洒下来,红、白、黄三色交相映辉,神秘的韵味昭然若揭,色彩斑斓,大放异彩。

炀仪只管抬头神往,却没看到寺里出来三位僧人。他们手上各持一棍,单手合十立于胸前,似乎早就知道他们要来,而特意在此等候。上官云怡率领大家走过来,并向三僧施礼,哪知炀仪还一直抬头望着寺院,由于对日昭寺的外景特色太过专注,未能及时停下脚步,却径直走向三僧。因为距离太近,上官等人抬起头时,炀仪已走到三僧跟前。此时的炀仪,摩觉掌法已达最高境界,气息内敛、韬光养晦,纵使绝顶高手见到他也难以琢磨,皆有大智若愚、虚怀若谷之高深莫测的气度。三僧刚才并没有听到炀仪的脚步声,也没觉察出他走过来时的气息,三僧也是刚施礼后抬起头来,却见眼前一人已到跟前,本能以为是遭到突袭。

三位高僧成“品”字形站立,距离炀仪最近的僧人急忙挥出一掌,掌风呼啸而发,听到声音后的炀仪立即出掌抵御,空中“喷”的一声,两人各自后退了三步。于是三位高僧已成并排而立,三人各举木棍高四平,进步披身。

刚才出掌的僧人开口道:“阿弥陀佛,若能胜得过我三人,便能进入日昭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炀仪刚反应过来,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的上官云怡。上官云怡并没说话,只是缓缓点了点头。炀仪回过头来抱拳施礼,挥出单掌直冲向刚才与他对掌的僧人。

三位高僧见对方并不出剑,只是单掌而至,于是那中间高僧也是单掌应对。两人又对一掌,只见高僧脸上变得通红,显是快要不敌,因此其他两位高僧立即加入。二人各出单掌搭在前面高僧左右肩膀上,但仍旧被炀仪击退一丈有余。此时的三位高僧才用上了上乘内力,奋力把炀仪弹回,接着三位高僧同时使出高深的棍法,与炀仪战在了一处。

一旁的张祯山不由得赞叹说:“日昭寺此棍法真是了得。看这三位高僧的棍法精妙多变,扫、拨、云、架、撩、戳、劈、挑、点每每都能发挥出应有的威力,尤其棍法中的挑、点、戳棍打法较多,三分是棍却七分如枪。”

“五师弟博学多才,竟看得如此仔细。不过炀仪空手十余合未败,也是十分了得。”

而萧仲英却说:“恐怕最多再坚持八九合了。”

“萧大哥的枪法造诣自然是冠绝天下。”张祯山夸赞了一句,然后大声叫道:“在下五灵山张祯山,向日昭寺高僧请教了。”

张祯山提剑而去,与其中一位高僧对上,瞬间减轻了炀仪的压力。张祯山的剑法灵变翔动,剑法应用不在高僧棍法之下,两人战至十五回合,高僧棍法变得更加凌厉无比,显是已加强了内功的输出,使棍法更具威力。张祯山虽然已加强了内功的修炼,但时日还尚短,现下未能有质的提高,与这位高僧相比,两者差别较为明显。再十回合,张祯山也变招儿了,一曲遨笑江湖吟,仗剑天涯为知音,他的笑傲剑诀飒爽赫然而现。

“好!好剑法!张五侠这剑法洒脱超逸,万丈豪情,大有笑看风云,英雄无畏的凛然剑意。剑法犹如其人,才华横溢而狂放不羁。”

“哈哈,连萧大哥都这么说了,看来日后的五师弟定是一代宗师。”

“那还有假!看来,我也该下场了!”

萧仲英说着已挺长枪进发。此时成三对三的局面,炀仪心想,与日昭寺的高手一对一,正好来好好领略一下这棍法中的奥妙。其实刚才炀仪只调用七成功力与三位高僧对战,虽然比较吃紧,但也不至于短时间内落败。等到与二人对战时又减少了两成功力,但无论二人还是三人联手,自己纯以招式取胜,似乎均不可能,此时一对一反倒是给了他绝佳的机会。

三人大战三位武功强的高僧,虽然看似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但大家心里无比明镜豁然。自炀仪踏上江湖路以来,可以说的上是从未有一刻停歇。一开始独自一人走上复仇之路,一颗善良的心获得了兄弟之情,并遇绝境而重生,不仅继承了庄义大侠的乾坤易经神功,冥冥之中还遇上了一生的挚爱。然后上官云怡踏入了他的人生,寻寻觅觅之中竟然又遇到了自己亲生的妹妹冰漓,似乎老天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但却是个无比幸福的玩笑。然后又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难得他们心中目标一致,大家又都处在这多事之秋与峥嵘岁月,已是祸不单行,屡遇险境,想来最终也是劫数难逃。乃至于大家一直都在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出生入死、绝处逢生。好在大家一路过关斩将、一往无前,心中的那团火熊熊不灭。今日英雄齐聚,眼前小小的困难又能如何。所谓:“千山独行不相送,仗剑远去入江湖。天下风云于吾辈,江湖十二岁月催。”这是三师兄钟书灵所做之诗句,恰如其分地印证了炀仪和上官云怡一行人的磨砺,以及他们匡扶正义征战江湖,顾念苍生决战魔军的坚毅永志。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迫得如炀仪等一样的英雄豪杰,不畏艰险舍生忘死,前赴后继英勇取义。大家一直都在坚守着心中的那份信念,真真正正地做到了: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日昭寺寺门前,三对三的局面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张祯山的笑傲剑诀一点也不落下风,气势上还胜出对方半凑,不过这也是他第一次在实战中使出笑傲剑诀,每一招每一式似乎还在不断改进当中。尤其是面对武艺高强的日昭寺高僧,能亲身体验到这种实战经验的蕴蓄,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而与他对垒的高僧也是十分了得,每每被张祯山的笑傲剑诀压制后,均能第一时间做出应变。这位高僧使得是棍,但棍法、杖法、铲法、枪法甚至还有鞭法,均已融汇在一起灵活应用,总能令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再看萧仲英,他的神兵天擎枪使到第四式便已挫败了对方手中的木棍,这位高僧只好赤手空拳。而萧仲英的手向后一抛,天擎枪直直立在身后四人的一侧,常乐向前三步靠近一旁,显是在代为看管兵器。那萧仲英的拳脚最为厉害的便是七十二路地煞拳和三十六路天罡爪,拳法上刚猛浑厚、势如金刚,威力已经盖过了高僧所使得铁臂拳,两人对战仅仅七八个回合,高僧便改用了掌法。他使出了金刚般若掌,这是一套佛门掌法,威力自然不必多说,高僧更是使得十分得心应手,不过在萧仲英面前似乎并不能讨好。自从萧仲英得到了牛魔铁卫的魔力晶石,内功修炼也更上了两成,此时的他与高僧的功力已经不相上下,但他的外功更加的霸道,二十个回合后,高僧明显渐渐落了下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为轻松的是炀仪,他已闭上了眼睛。之前他一人独战两名高僧亦可平分秋色,而现在只面对一位高僧早就游刃有余。这位高僧见炀仪赤手空拳能轻松应对自己的棍法,四十回合里对方竟是闭目闲适,于是果断弃掉木棍,一上来便是擒龙手。炀仪心想来的正好,刚才在高僧的棍法中学到了一些技巧法门,现在还能继续探视日昭寺拳法和掌法等等的精要所在。炀仪不惜使用凝神聚灵之法,虽然要消耗自己的精神凝神力,但以此神通法门能更深切的体会到日昭寺功法的内涵与真谛。从另一个角度面来讲,这也是对自己凝神力的一种修炼。如此与高僧对战,的确也让他得到了很多,不仅仅是武功功法,而更深层的体会便是巴布达禅师兄所说的:武功功法越是高深高强,则戾气深入脏腑愈隐愈深,佛门弟子以无边佛法化解之,方能驱魔卫道中正善心。眼前的这位高僧武功自然厉害的很,但每每出招儿到关键时机均对炀仪留有余地,止戈之武,方为武德。佛门高僧所学功法皆以佛学为基石,心存善念慈悲为怀,习武只为伏魔护法,维护天下正道。所谓佛由心生,佛即是觉;佛法无边,到通彼岸。

一旁的四人看得目不转睛、聚精会神。上官云怡一直看着炀仪,只觉得他不管是容貌上还是心智上都成熟了很多,现在的他绝对配得上大侠这两个字,又有哪个女孩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