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纵然分配的矛盾不可调和,也并不意味着改革生产关系无意义。这就像是数学中的极限:纵使永远不可触及,也会永远彼此靠近。
原始社会是从自然社会过渡而来,奉行丛林法则,社会秩序依靠暴力来维持,解决社会矛盾同样依赖暴力。但是现实世界不是小说世界,双拳难敌四手,个人的力量永远不可能胜过集体,这也是人民史观的由来。
可是,这就涉及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如何团结他人呢?
在原始社会时期,没有婚姻,更不会有家庭。此时的人类除了部落以外,似乎没有更多的身份认同了。
可是,现实真的如此吗?
人类最原始的身份认同,其实不是部落,而是血缘——这就是比部落社会更古老的氏族社会。
人类的最初血缘观念,或许是来自避免近亲繁殖的基因本能,或许是来自哺乳动物的母性依赖。这是生命科学方面的问题,这里不多探讨。
总之,结果是明确的——所有人都团结在自己的母亲身边,在部落内部形成了一个个小团体,母系氏族社会由此诞生。
在母系社会中,地位真正崇高的是母亲。而母亲的地位,则取决于自己有多少个膀大腰圆的兄弟和身强体壮的儿子。即使到了今日,非洲的丛林中也依旧保留着这种古老的社会制度。
这就是原始社会的魅力所在——一个由暴力维系秩序的社会,却是人类文明的伊始。
就仿佛是在预示着——
人类文明本身就是一个建立在兽性本能之上的文明。
……
关于人类的进化方向,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重要话题,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是如此。究其根本,还是因为相比于动辄数十万年的物种进化周期,人类寿命和历史都太过于短暂。
笔者一直很讨厌“生命有限,但思想无限”这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在这个唯物的世界之上,时空的尺度决定思想的高度。这是永恒的真理,哪怕是神明也无法违背。
无法永生的神明,与蜉蝣蝼蚁无异。
从基因的微观角度分析,自工业革命人类以来,人类一直都在退化。其直接原因是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让自然选择的烈度大幅降低,根本原因则是地球的生态环境太安逸太稳定了。
于此,诸位读者可以自行想象一下:有这么一个游戏,直立猿人只需要学会投掷长矛便可无敌于自然界。这种连养老游戏都不如的游戏,诸位会有兴趣入坑吗?
从种群的宏观角度分析,笔者认为人类的进化方向应该是“从自然走向社会”。当然,笔者自然知道“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可是,自然与社会并不一定完全冲突,正如自然的“兽性”可以蜕变为社会的“扩张性”。
关于这一点,还请诸位读者不要因为自身立场而忘记:虽然圣界文明不是扩张型文明,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是扩张型文明居多。
因为,非扩张型文明很难存活到被其他文明观测到的时候。
圣界文明同样如此。
……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的采猎文明逐渐向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过渡。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开始发生变化——私有制和奴隶制诞生了。
先说私有制:
在农业文明时代,身强体壮的男性在个体生产力方面远胜女性,开始逐步脱离原始社会的生产秩序,建立个体私产的生产秩序——这是女性绝对无法接受的事情。
在哺乳动物之中,有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叫做“母性依赖”,即幼崽天然亲近和依赖母亲。
然而,这就会有人好奇:哺乳动物有“父性依赖”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因为“父亲”这一角色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社会的产物。
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雄性哺乳动物的义务只有争夺配偶和交配权,这个过程即是自然选择。
抚养后代是雌性哺乳动物的义务,这也是为什么抱团取暖的哺乳动物多为雌性和幼崽。
放眼所有哺乳动物之中,只有人类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父亲,甚至可以说只有晚期智人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父亲。
毕竟,如果没有晚期智人的干预,那么估计绝大多数的中期智人仍然处于原始部落时代。
那么,为什么呢?
因为人类幼崽的培养成本和培育周期实在是太高了,单靠女性根本无力支撑。
事实上,在自然界中这种后代培育周期能达到十年以上的中大型生物不是即将灭绝,就是已经问鼎食物链之巅。
在原始社会,后代由氏族乃至整个部落共同抚养,女性的压力尚且可以承受。
但是,当男性脱离原始社会的生产秩序后,抚养后代就成为了女性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即使女性像大象一样抱团取暖也无济于事。
身为女性……不,应该是身为母亲,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将男性留在身边,即使付出的是自己的一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是,该怎么办呢?
有什么能让男性愿意留下来呢?
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还是血缘。
但是这一次已经不是以母系血缘为核心的社会关系了,而是以父系血缘为核心的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