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你们这个模型相比于过去的理论确实是一个飞跃式的进步,但还是存在几个问题。”
“首先是对润滑剂的牛顿流体假设在滑动状况较严重时应该会对计算结果产生比较大的误差,并且在轴承高速运动时,润滑剂的特征也会偏离理想牛顿流体,所以个人觉得,这个模型应该更适用于重载低速的场景下,跟我们现在要解决的航发轴承工作状态恰好完全相反。”
王钦黎本来也只是习惯性显摆一下,而且常浩南所说的确实没有问题:
“不愧是常总,简直一语中的,我们正是在给冰城锅炉厂生产的重型轮机设备研发轴承件的过程中开发了这套理论。”
脸都快绿了的张庆刚终于暗中松了口气。
见到气氛总算和谐了一些,常浩南回过头,在黑板上迅速地写出了几个要点:
“航空发动机应用的轴承件在工作过程中,一来要面对极高的温度,二是要和飞机一起承受巨大的外部过载,所以和各位过去研究的普通轴承件有巨大的不同。”
“所以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以下几点,首先是考虑航空发动机滚动轴承和挤压油膜阻尼器耦合非线性作用,把飞机的运动看作转子系统的牵连运动,建立机动飞行条件下复杂结构支撑非线性的柔性非对称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
“其次,考虑中介轴承外圈损伤故障,研究机动负载环境下中介轴承双转子系统的冲击振动特性,分析转子转速比、机动载荷大小、轴承损伤跨度以及转子转速对多转子系统冲击振动的调幅调频作用机理……”
“接着……”
“最后,结合以上这些理论和工程基础,基于损伤容限思想,开展基于复杂循环工况的航空发动机轴承优化设计工作。”
一番介绍结束之后,常浩南放下手中的粉笔,看向还在低头奋笔疾书的几位教授:
“考虑到涡扇10发动机的基础设计目前还没有成型,我们暂时以斯贝MK202为基础进行设计,相关数据将会由我来提供,不过各位要注意,这个项目涉及到保密问题,如果要带学生参加,一定要事先跟他们说明情况。”
“至于目标,初步定为把三支点和四支点两个轴承组的寿命提高到原来的十倍!”
“十……十倍?”
听到这个目标,就连王钦黎都一个手抖,差点把钢笔给扔出去。
轴承这种东西作为一个纯机械零件,一般认为很难出现什么飞跃式的进步,他们过去的研究成果基本都是30%-50%这样提升,哪怕直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也就是2-3倍的水平。
结果现在他张嘴就是一个数量级?
常浩南对于这样的反应倒是并不意外,只是淡淡点头:
“嗯,目前这两个零部件的平均寿命只有不到300小时,如果能提高十倍,就能实现零件和整机同寿,这样在设计的时候就可以省去很多只是为了更换方便而不得不加入的结构,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结构复杂性和重量。”
“对于新一代发动机来说,这是至关重要,也必须突破的一个部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