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正月,张保军带着一个小旗的士兵,护送一个人到了镇北口,只逗留一天,翌日,孙燚带着大柱子和二十几个亲兵与张保军等人结伴而行。
他们离开一个时辰后,小柱子又带着两千听风旗,备齐粮草,一人三马,打着训练的旗号,离开了镇北口。
清河部落,距离清河榷场不远,向西不过一百一十里地,这里有一处海子,不算很大,胜在常年不枯,孕育了清河部落百年。
清河部落距离山海关不过两百多里地。清河榷场的历史悠久,断断续续的算起来,也有百年。
双方在很早以前,就有贸易往来,清河部落可以轻易的买到汉人的物资,汉人也能如愿的买到皮草牲畜,双方之间,并没有什么冲突。
也正是因为这原因,北邙崛起之后,清河部落的日子就变的艰难起来,他们所在的草原,往往就是历次发动战争的大军集结地。
而无论清河部落的人愿意与否,总是有大多半的青壮,会被编入战斗序列。然后,九死一生。这几乎是个魔咒。
孙燚很快就贴在罗毅诚的身边,不断的询问各种问题,像个没见过世面的毛头小子。罗毅诚知道这家伙的来历,可是毕竟太过年轻,并没有太在意。
而年轻又是一脸真诚的笑容,很容易让人失去警惕。一路下来,罗毅诚自己都没有觉察到,孙燚在看似漫无目的的问话里,套出多少秘密。
不下雪,风也稍微没有那么暴躁,太阳当空,地上的积雪有些融化,地上泥泞不堪,偏偏比下雪时候还更要冻,那种冰冻,直接沁入肌肤,骨头,动作稍微大一点,感觉自己都要像琉璃一样崩碎。
赶到清河部落的时候,已经是第二日下午黄昏将近。
罗毅诚对这里很熟悉,部落的人对他也很熟悉,一路上经过许多蒙古包,有人在外面看见罗毅诚,都会热情的打招呼,很熟稔的样子。
对孙燚一行身着大夏服装的人,也没有多少好奇,司空见惯一样。
北邙人身材甚是雄壮,大柱子庞大的身躯,依然还是引起部落人的关注,毕竟,这样的巨汉,难得一见。
罗毅诚在一处很大的华丽的蒙古包面前停下。翻身下马:“你们稍等一下,我进去通报一声。”
蒙古包前前后后后有十几个彪形壮汉护卫,穿着厚实的皮袍,身上挎着大弓,腰间挂着箭囊,宽厚的弯刀斜插在腰带里,刀柄几乎在腹部处,随时可以抽刀出鞘。看孙燚等人的眼神,充满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