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春兰又抬头看了一眼李向南。
她一个堂妹,这几个嫂子对她都这么好。
而自己明明是哥哥的亲妹妹……
她的哥哥和嫂子都希望她只干活不吃饭。
订婚的时候说的,有可能秋天的时候就让她们结婚。
她结婚了就不能在家干活了,所以她嫂子恨不得让她一天都不出来。
天天在家挣工分才好呢。
昨天她能出来是商量她娘好几天,她娘才同意的。
昨天没在家挣工分她娘唠叨她,给她唠叨的实在是烦了。
她和她娘说以为她是白来的吗?
她就把李向南当保管员的事说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当时也顺口胡诌说是想商量李向荣,能答应她干这个活。
她娘一听心里就活络了。
这个活好啊。
要是在结婚之前乔春兰就能干这活儿,那就最好了。
而且在他们百安村干活,不就得在李家吃饭吗?
挣的工分还是她家的。
乔春兰这点眼色还是有的,只要她没结婚,她就不敢提这件事情。
不过能来李家也挺好的。
在这里吃的比家好,干的活也比在家少。
“李向南!”
李向南听见有人叫她抬头一看,原来是李灼。
李向南就要放下手里的簸箕。“有事啊,李知青!”
“我就是想问个事儿,说说话,别耽误你干活!
簸箕就别放下了!”李灼说着就坐下来,还顺手挑出了簸箕里的瘪子。
李灼经过这一冬天的修养,皮肤比秋天白了。
说话的时候脸上也带着笑容,说明她日子过得很舒心。
“向南,你投的稿件能中稿,我们知青都挺佩服你的!”李灼说的真诚,不是作假的。
“我也就是瞎写写,这一回的稿件虽然被采用了,但是下一回我就说不准了!”李向南既是谦虚也是实话。
“你也太谦虚了,省报是那么容易中稿的吗?”李灼满脸的不信。
“这才是满瓶子不响。
我们家向南就是不张扬的人!”三嫂说道。
这是一句俚语,满瓶子不响,半瓶子咣当。
“你不信我说的话啊?你们都是知青,有文化,你也投稿试试呗!”李向南当初投稿是有自己的目的的,但是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被人问来问去的,她不喜欢。
如果知青也有中稿的,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把注意力放在她一个人身上了。
“我觉得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你那份报纸能让我看看吗?”这就是李灼今天过来的目的,她想借报纸。
李向南:“行啊,在家呢!有功夫你去拿吧!”
“你们知青都是有文化的人,我们这些泥腿子比不了。
向南也没念多少书。
对于我们来说很难的事,你们呀,肯定行!”乔春兰插嘴道。
如果乔春兰做到了,她这么说可以。
假设她和李向南的关系非常亲密,这么说也勉强可以。
她做不到,又不是亲近的关系,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呢?
李向南听出来了一股茶味。
李灼:“你这话说的可不对。
什么叫我们行啊?
向南能挑起一麻袋粮食。
我可是比不了她的!
再说了,什么叫泥腿子?
不管是工人还是农民都是为国家做贡献,不过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我现在是农民,我还挺自豪呢!”
知青在村子里的地位可真不是高高在上的,也不是受人追捧的。
多数知青刚来的时候都手不能挑,肩不能扛的。
村里还要照顾一阶段,给他们派轻松的活。
要是一开始就实打实的,让他们跟村民那么干活。
别说他们能不能累个半死,就是他们挣的那点工分,根本就换不出口粮来。
李灼要是不反驳乔春兰的话,这不等于承认村民是泥腿子吗?
那不是明摆着等于得罪人吗?
别说李灼原来就没有这个贬低人想法,就是有的话也被干不完的活,铲不尽的草熄灭了。
现在谁不是地里刨食儿的?
乔春兰的本意是说给李向南听的,写了文章你也是农村人。她怎么也没有想到李灼是这想的。也没有想到李灼直接给怼了回去。
乔春兰真没想到知青会这么不给她面子了。
在他们村里的知青,可不敢直接跟村民这么说话。
乔春兰:“我可不是这意思!
我是羡慕你们都是有知识的文化人啊!”